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梁绍基:少捧鲜花,十年磨一剑 | artnet资讯
2024-02-28 10:58

2024年1月中旬,历经近四年的时间筹备、几次方案更变,梁绍基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个人展览项目“溶熔之幻”开幕。逾三十年的“用蚕”之道与玻璃相遇,创造出博物馆两层空间中的12组全新的作品。与往年的展览相比,这次的展览像是一次更为直接而高声的呼告,警醒人们去面对那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通往二楼展厅的楼梯旁,有一张完成于2007年的行为作品《云镜/自然系列No.101》的记录照片。照片前景中朝向天空的大片镜面之上,蚕吐丝弥漫似云迹,融为一体。其后,艺术家本人盘腿稳坐在天台山巅,下巴微扬,闭上双眼似在沉思。梁绍基说,越是身处于跌宕境遇,就越要保持着静观。

时值农历新年,我们有幸在线上访问了梁绍基老师。耳旁的声音听着有些沙哑,却没有模糊话语的果决。说到会心处,停顿一秒,继而又点出新的洞察,语气真诚而自得。除了展览,我们还问道“开年对话”的一些例行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的这一年,“信仰,”梁绍基答,“希望2024年能够坚持信仰,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信仰的失落,要保持自己的信仰。”而当我们追问这个信仰具体指的是什么,他说:“我的信仰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我的‘上帝’。”


Artnet中国×梁绍基

Q:蚕丝与玻璃两种不同的材料之间是否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A:我的创作无论是以蚕为媒介还是玻璃为媒介,都注重揭示材料的内在精神,是追问“光之道”的途中丝光和玻光邂逅了,故都富概念性和诗性。只是“溶熔之幻”在水火相克相生中展开主题和形式,张力强,二者冲突显性。

Q:在“溶熔之幻”整体两层的空间中作品的布线上,有什么您自己的考虑吗?
A:整个展厅以“溶熔之幻”四字进行构思。三点水“溶”与火字旁的“熔”对应展厅一楼左边白色、空透、安静的“水”与右边的“火”。易经最后一卦即未济卦,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以未能渡过河为喻,阐明“物未能穷”之理。展厅上下火水二域位置也正如此,且《后视》中火山(自燃车)覆冰(碎玻璃),水火相克相生也。由此,我们由幻入真。

Q:为什么会想到用摩托车和汽车残骸和玻璃这种介质组合在一起?
A:《后视》所呈现的都是真实发生车祸自燃的车辆。废车与玻璃结合,更多的指向了新文明终结的一种沉思。用到汽车,是因为汽车是城市里最典型的运载工具,穿梭于残骸中间的玻璃光纤,暗喻着车辆疾驰而过所留下的残影。我希望反思对于高速度、虚拟化的迷恋,反思这永无止境的虚妄恣意所造成的灾难。

Q:作品中互相撞击的一种惨烈的状态,似乎与以往“自然系列”中整个相对更加温情、内敛和朦胧的状态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变化?
A:实际是对自然的两个面向的关照。这次我做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反应,作品看起来更具视觉冲突性,是要惊醒各位灾难的迫在眼前。希望大家可以在现场进行沉思,不能再让自然被破坏下去了。

Q:二楼的作品《黑森林》给人一种暗黑童话的感觉,您认同这样的感受吗?《∞》这件由玻璃光纤制作的作品在展览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A:“童话”二字过于浪漫,不过《黑森林》的确是超现实的。这件作品的创作语言相对简洁,就是直接在展厅的柱子上用黑色玻璃构筑成形,用了城市大楼里常见的金属支架,又在展厅四周的墙面贴覆凹凸不平的黑色膜,光照下一个个流动的区域似雾霾又如深潭。城市森林中连绵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一种警示,我把整个房间做成了黑色。
从一楼上到二楼,便从明亮转入黑暗,最开始可能会感到些恐怖,慢慢视网膜适应了环境,就能继续在展厅里四处探寻。这个时候就会注意到墙上一束8字型的光,来自代表轮回、运动和无限的《∞》,暗示着一种寻找到出路的可能性。

Q:在展厅入口外的那件废弃卡车头为材料的作品为何名为《溪山行旅图》?
A:门口挂着碎玻的残车解放牌载货大卡车显示了中国建设风雨征程中遭遇的生态危机,自然环境被蹂躏。经典画作《溪山行旅图》在夜幕降临时隐现于废车内壁,则是一种对古代山水精神的遥望。

Q:如何理解您在展馆墙面上写下的那句“透遇玻璃退火工艺,我体悟到人类去除虚妄建立一个和谐的应力场的必由之路。”这句话?
A:我在《后视》制作过程中跳过了玻璃制作“退火”这一必要步骤,将玻璃直接烧在车子残骸上,而玻璃与金属间不一样的膨胀系数所产生的应力差异必然使得玻璃全部崩裂。退火工艺的缺失所导致的爆裂反证着缓慢退火的重要性。现在人类的速度太快了,我们需要退火。透过“退火”,建立整个人类社会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Q:您的许多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以蚕为母题来进行时间探索。对于“年”这个时间单位,您是怎么理解的?
A:作品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争朝夕,永恒在瞬间。

Q:可以用一件作品回顾一下2023年吗?
A:六月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了《平面隧道》(作品与我的创作灵感之源马王堆汉墓“素纱单衣”一同展出);七月份,《平面隧道》又去到美国克利夫兰现代艺术馆展出;到了年底,我又用苹果手机超薄屏幕碎玻璃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做了《平面隧道》,它不再是一张虚薄的蚕丝。一年之中,隧道从中国穿越至大西洋彼岸,又从丝光变成玻光,由此科技的网络与自然有温存感的网络环环相扣交结在一起。

Q:这一年里,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A:2023年我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个展有一件“空槎”的装置,其是以世界上仅北京故宫、台湾、苏州、美国克里夫兰共4处珍藏有的文物银槎杯为题的(表现张骞乘木筏欲渡黄河的长叹),结果于2023年我赴美参加“A Soft Place to Land”展时,巧遇到我梦寝以求的机遇,在克里夫兰博物藏品电子档案系统中发现了那银槎杯,好不兴奋。

Q:此次赴美的感受如何?
A:三年的疫情使艺术家不仅体验了向死而生,而且在不自觉或自觉中去对过去历年赶庙会般的创作和展览进行反思,于是当2023年我再次登上大洋彼岸去观展时,能较冷静而敏觉,由于“远观”,发观二种文化深处的差异和连接,及当代艺术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在纽约,我又再次去到大都会博物馆看元代的大壁画以及北魏、南北朝时期的石雕,感到极其震撼,它们完全可以与梵蒂冈大教堂里面的壁画相媲美,就像以前在麦积山看到北魏时期一对童男童女的泥塑,脸上浅浅的微笑融于端静的神态也令我想起蒙娜丽莎。真正好的艺术是永恒的,这种永恒穿越时间亦超越中心。

Q: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来形容未来的这一年?
A:信仰。希望2024年能够坚持信仰,这个时代有很多信仰的失落,要保持自己的信仰。

Q: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想象2024年,您会选择哪种颜色?
A:蓝灰色。蓝色像海一样深沉,是无比广博的无限。但是现在还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加上30%的灰色。

Q:请问2024年新的一年有什么目标吗?
A:会继续做一些展览,2月份在沙特,3月是深圳的展览,还会有在长沙的展览,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纯粹是为了研究和学习去做一些不为任何展览而做的项目。时代催生的变化给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而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当中保持自己的好奇心,继续更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信仰是不会变的。感知世界,真诚地吐露,继续挥发出创造力。

Q:这个信仰具体是指什么呢?
A:我的信仰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我的“上帝”。

Q:对于您来说,做艺术是一种修行吗?怎么看待修行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A:有一年我得了脑梗,从上海回到天台之后,天台山国清寺的方丈送了我一顶毛线织的帽子,告诉我要注意身体,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少捧鲜花,十年磨一剑。” 意思是让我不要去到那么多的耀眼的场所,要慢慢来。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悟。
“止观”是天台山佛教的最重要的教义,即一念三千,定慧双修。首为定修,然后由静入智慧之修。当下人们普遍处于焦虑状态常常迷津。于天台能使我远观,去“亲近始源”,在养蚕实验中追问自然和科学,追问生命和时间,生活、创作、艺术融一,修在其中。

Q:现在在天台的工作室里还在养蚕吗?
A:现在的季节没有了,春天会再来养蚕。

Q:接下来回到天台,您打算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A:回到天台,我要把心给安定下来。外面的世界给了我丰富的信息,但唯有回到自己的天地中去静滤,当其变成个体生命的呼吸时才能转化为能量。

-----

相关艺术家: LIANG SHAOJI 梁绍基

相关展览:

梁绍基:溶熔之幻——退火 2024 01.14, 2024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