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林书传
我们面对的哪一种“水墨”?这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六周年学术邀请展”又一次抛出的问题。
本次展览的主题“Chuo(进退)”。进,登也,向上而行。退,形源小篆,反“足”而从“夊”,“夊”为行迟,缓缓之。“Chuo(进退)”字,进退共“辵”旁,“辵” 从彳部多一划,意为三人行或多人行,行则有师。“Chuo(进退)”为原点,同本不同源,非西东之别,无瑕瑜之分。进则上,取期盼之意,退则缓,有规劝之心。“Chuo(进退)”生癖,取“辵”旁音,声同(chuò )。
进退共用同一个偏旁,可被想象为在同一个时间轴线下,在当下,所有与“水墨”相关的判断一定是在行走中的。我们通过展览制定游戏规则,而制定规则的人便是第一个被规则所束缚的。面对繁杂的“水墨”概念,面对概念下不断衍生而出的遣词造句,我们同样造了一个具体的字——“Chuo(进退)”。这个字谈不上正确与错误,更不是口号与态度,它应该是我们当下面对“水墨”时,目光之所及的现状吧。
202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档案:逐渐形成的闭环”2020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特展,艺术总监李小山先生在当下的水墨热潮下,提出了“闭环”的概念:“从焦虑、试探到稳定,水墨画领域逐渐形成了显而易见的闭环,与传统相比,它是当代的;与西方相比,它是本土的。在这样的闭环里,一切都是自我循环、自我论证、自我定位的。”
2022年,同样的地方,依旧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面对“闭环”之后的命题,我们以“Chuo(进退)”为命题,提供一种两级的状态,我们搭“擂台”,却不提供对抗的规则。进与退在“擂台”中仅仅是两个常规的的动作。本次展览邀请了33位艺术家,分为两组,以截然不同的作品面貌来进行回答。第一组艺术家邀请了水墨(中国画)领域的16位艺术家,通过更加靠近传统语言的作品来进行参与,同样另一组17位艺术家则邀请了在当代艺术领域通过水墨(中国画)材料来进行更偏向于当下表达的创作。这是一次去除中间段的展览尝试,同样也是面对“闭环”和解答“闭环”的一种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