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晚6:30,由上海当代艺术馆主办的"他人的世界"当代艺术展在馆内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至7月24日结束。本次展览由江梅女士策划,邀请了目前活跃于国内外当代艺术领域的二十三位上海艺术家参加,他们是严培明、刘大鸿、杨剑平、向京、刘建华、周铁海、杨福东、张恩利、杨振中、刘曼文、薛松、胡介鸣、徐震、瞿广慈、邬一名、梁玥、施勇、向利庆、梁卫洲、陆春生、倪俊、鸟头和马良。作品有绘画、雕塑、综合材料、摄影、录像等多种类型。这些参展作品的共同点均是以"人"为切入点或基本表现内容,通过独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表达对生活于今天全球化、都市化背景下的当代人及其深层人性的关注和关怀,梳理和揭示上海当代艺术中长期存在的重视现实关怀、具有人文意识的一脉,显现其内在强韧的发展动力和在整体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价值。
上海是一座日益全球化的现代大都会,也是中国现代都市性格体现得最为典型的城市。群体与个体的亲密与疏离、本地习俗与国际潮流的并行与融合、主流意识与市民心理的交叠与分界、"海派"传统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接续……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性格。性格决定人,城市的性格也决定着城市文化的面貌和内涵。作为重要文化形态之一的当代艺术在上海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它在全国乃至国际背景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它对于今天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建设的贡献和价值,其实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考量形成策划"他人的世界"当代艺术展的由来。
这是一个由生活和创作于上海、或跟上海有着重要渊源的艺术家所组成的展览。邀请的每一位都是独立而富于经验的创作个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切入生活的现实,以不同的方式阐释和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情感、审美与思想。但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地域性展览,除了对自己作品的完成度要求比较高这一共性外,他们在个体风格上的差异相当大,很难就作品的风格特征对这些艺术家进行某种群体性或流派性的概括。不过,有一点值得关注,即他们在关注国际艺术动态的同时非常忠实于自我,创作向来以围绕自我向外拓展的方式进行,不断找寻自我艺术诉求和国际艺术风尚之间的联结与平衡。或许,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上海当代艺术的地域特点。
在"他人的世界"中,"他人"是谁呢?"他人"固然可以被认为是主体以外的客体,是外在于"自我"的别人,然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观照,"他人"也可以理解为是"自我"和自我的投射。历史的经验证明,人类只有不断地反观自身,躬身自省,才能够继续稳步前行。艺术不也是如此吗?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指明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隔阂以及人的处境的孤独和荒谬性;但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却说:"他人是自我最深刻意义上的朋友",道出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若将两位哲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他人"这一概念,实可以囊括对一切人类关系和人类处境的思考。
本次展览以“人”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形态各异的人的形象及相关境遇,来探讨当代社会中人的存在本质和意义问题,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文化、文明以及时间和空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发问,并期待借助于艺术表现中的人,让观者达至体察和认知自身、他人以至世界的思考与领悟。
相信这个别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展览能为上海的艺术观众带提供一次充满魅力和感悟的视觉之旅。
上海当代艺术馆主席兼馆长龚明光先生表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愈来愈近,人们之间相互注视与关怀的需要也愈加迫切。时值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能尽我们的力量,带给观众一个崭新而丰富的有关他人的世界是我们的荣幸。关注自己以外的他人的日常生活及他们的思考,争取在内心的精神世界里获得更多沟通,以博爱的目光注视身边鲜活的生命,在将生命的能量传递给他人的同时,自我的生命也将变得更加饱满,从而散发出更持久的能量。
策展人: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