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不过在民间,人们却给了它一个更为形象的定义——“分享你刚编的经历”。知乎创建于2007年,十年后的今天,在知乎上“分享你刚编的经历”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互联网常态。同样是2007年,有一位名叫徐震的艺术家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开了一间小超市,这里的所有商品都来自中国,唯一不同的是,所有的商品的内部都是空的——这就是徐震刚刚编造的一次经历,早于知乎。
知乎在中国的出现原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你依靠墙内唯一可以用的某度查询知识、经验和见解,很有可能“误入歧途”,可是,知乎毕竟是一个通过用户自身发布内容的平台,在众多“匿名用户”的经验之谈下,所谓的真假和故事,则变成了知乎的有趣之处,而对于求真这件事,这十年来大家也都看淡了。你可以在知乎上编造一段有趣的故事,当你有着编剧的天赋,自然可以自圆其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段虚假的历史,那么徐震也不例外。
徐震的“真空超市”在多个城市出现过,人们用原始价格买到的是一种对于再造包装的好奇
我们去知乎上搜索了一下是否有人“编造”了有关徐震的故事?搜索的结果令人十分欢喜。
提问:“如何看待徐震及其没顶公司的艺术作品?”
用户1:“有钱你也能搞。”
用户2:“徐震,认真&狡猾的艺术战斗家。”
用户3:“个人很喜欢。实验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家、艺术家群体(相对而言),尤其是作为公司性质出现时的商业姿态总让我想起安迪·沃霍尔。值得一提的是,《香格纳超市》作品名中的香格纳是其代理画廊,能跳出来反观做作品是值得玩味的可爱。”
用户4:“我们来啦,我们是徐震艺术,有关没顶公司,徐震品牌,当代艺术有关的任何话题可以来问我们。”
正如徐震作品《欧洲千手观音古典雕塑》一样,人们对于徐震的“矛盾”一直找不到头绪
看了以上的回答,你会发现大众对于徐震的印象还是比较准确的,首先,徐震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严肃艺术家,他的作品比较“混”,所谓“有钱你也能搞”,说的是一般人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些怪异的想法之下,而徐震去做了。
《8848-1.86》在当年把徐震推向了媒体和公众“讨伐”的风口浪尖之上
2005年,徐震做了一件名为《8848-1.86》的作品,这让他一下子“出了名”。在展览现场,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冰柜中展示了一座小小的雪山,这个雪山高度为1.86米,这正是徐震的身高。在展览的一侧,则是一段视频,记录着一群人在冰天雪地中前行和作业的过程。据艺术家对作品的介绍,他和三个搭档将珠穆朗玛峰“锯掉”了一段,把它运下山,并录下了“锯”峰顶的全过程。如同你们在展览现场看到的,“锯”下的布满“雪”的“山顶”被放置在密封的大型展柜中,为的是保持“珠峰之顶”白雪皑皑的状态。除了这一“证据”外,一旁放映的录像呈现着在大雪纷飞的山顶上,徐震一行人奋力工作的场景。而展厅里零散地堆着的氧气瓶、保温垫、装着药和手术器材的药箱等高海拔地区工作时的用品也在烘托艺术家陈述的真实性。
如果你不去珠峰之巅进行查验,又怎能反驳徐震切下了雪山这些“证据”呢?
有人会怀疑,他们真的登顶了珠峰并切走了一段雪山吗? 登顶珠峰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来说是挑战生理极限,更不用说完成“锯山”这样的任务。也许观众对于这一说法的不信可能从听说时就已开始,但对以往地理课本上给出的珠峰的高度是8848米却从未怀疑过。在展览现场,你甚至还能看到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珠峰新高度的录像,从这一细节也不难理解作品是在批判对某个“既成事实”的“公共普遍认可”的荒谬性。徐震其实是在以游戏地球至高点的方式来搅乱大家对社会、历史价值观的已有判断经验。 来自徐震编造的经历,你无法判断这是真还是假,因为如果你不去珠峰之巅进行查验,又怎能反驳这些“证据”呢?在徐震创造的世界中,真与假在表面上是二元的判断,而实际上徐震所思考的是我们在荒谬世界中不太愿意去否定的奇观”。
徐震在《菜市场》中的作品《恐龙食品有限公司》
在《菜市场》的展览上,徐震带来一件老作品,这是一条被“烤焦”了的恐龙。作品《恐⻰食品有限公司》使用腊肉、动物油脂和可长时间储存的食物,如果仅仅通过图片查看,你可能真的信以为真,但是想想一定不可能发生。这是一件有味道的作品,当你走近它,周身的肉气包裹着参观者,伴随着这样的视觉和嗅觉冲击,你想到了什么?在小时候,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来自印刷品,这些被印在书面上的文字和图片诉说着一个个我们未曾经历的历史,但是你是否又对它们产生过质疑?在《菜市场》展览上,你很容易可以向徐震发问,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哪些亦真亦假,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徐震的伪造经验之外,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被视觉所蒙蔽了?
《恐⻰食品有限公司》所构造的真实与虚假的思考,正是本次展览希望传达给公众的
《菜市场》展览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不过这并不只是流行实验室与X分子的一次尝试,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当艺术家思考当下事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什么呢?当我们看到Instagram上的美丽物质,便去想获得它们;当我们在积目上看到了诱人的面孔,便去想添加他们;当我们看到旅行网站上的海滨美景,就想去前往。一切来自互联网带来的视觉,都需要我们来思考。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徐震的更多的作品,听听这位前知乎时代用户的编造历史。
《只要一瞬间》2005年
乍看上去,徐震的作品《只要一瞬间》似乎完全匪夷所思。在画廊的一个空房间里,所有站立者的身体都倾斜了,似乎马上就要跌倒一样,但却又像被凝固在时空里一样一动不动。尽管可以猜出这个幻觉的产生靠的是托住这些站立者的金属支架,这件作品依然可以让观众在一乐的同时产生一种焦虑感,似乎观众被从时空的限制中释放了出来,却又看不到这个行为如何解释。这个作品在纽约James Cohan展出时,由唐人街以及纽约其他社区请来的移民表演,直指他们在一个不确定的空间里被局限的状态。他们的移动被凝固、陷入僵局,于此同时,他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质问;他们作为观众所具备的那种可以通过使用傻瓜相机拍照使作品凝固的权力,似乎就像这“一瞬间”,而这种权力似乎又充满着焦虑感—人们需要作出这个一瞬间的决定。这些作品中的人会站立起来还是会跌倒呢?抑或他们将永远以这种方式凝固在那里?
《装饰品》2008年
徐震自述:“《装饰品》这个作品是我于2008年做的。它其实是一个表演,我们当时找了两个人,住在这个太空舱里面,而这个太空舱是悬挂在长征空间的展厅中间,两人在里面住了一个多月,储备了很多一次性干粮、水。展厅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活系统,且有监视器监视他们平时的一举一动。所以观众在开放期间是可以通过外面的监视器,看他们在太空舱里面生活。太空舱内只有一个窗口,他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我们在窗外放置的一个地球。这个地球是人造的,慢慢地在窗前旋转。当时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形态,整个展厅很暗,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我想让观众感受人在一个极端环境下的体验。其实也有一点戏虐的意味:在极端环境下,这个作品既像是一种表演,而对于生活在里面的人来说又是一种任务需要去完成,其实都是一种彼此观看的关系。”
《饥饿的苏丹》2008年
在徐震成立没顶公司之前的最后一个展览上,徐震创作了《饥饿的苏丹》。这件作品源于凯文·卡特获“普利策摄影奖”的著名照片: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女童匍匐在地面,背后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等待着即将到手的美餐。正是因为恐机症,徐震无法直接获得有关当代艺术真实而有效的现场体验。在《饥饿的苏丹》中,徐震在长征空间的展厅内原样重现了照片中的场景,这件作品的争议之处在于徐震使用了一个真正的黑人小孩儿。现场的真实“重现”与照片的必然缺席,加之到场的观众又不断使用手中的相机再次拍摄下和凯文·卡特那幅照片里相同的场景。一个被复制的真实场景,因为原作、重现与观者再造间的模糊界限,成为徐震艺术创作中不断被讨论的范本:原作的再现物变成原作的替身,亦或是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而由此产生的与观者间的互动又再一次加深了这件作品的复杂性。
《天下》2013年
《天下》是一系列让人五色目迷的密集奶油花,用油画颜料放在奶油裱花袋里挤制而成——草莓红、葡萄紫、菠萝黄、抹茶绿、牛奶白、巧克力黑……这些令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的食物色泽与奶油花形,搅拌融合在巴洛克风格的雕花丛林里,因尺寸的夸张而呈现出一种过分的密集与过度的狂欢。徐震直白地把当代艺术这块大蛋糕给做了出来,对于收藏这个系列作品的人而言,这是一块你可以分得一块的“蛋糕”,但你却无法得知自己在艺术系统中的处境,究竟是何滋味。
《永生》2013年
作品《永生》嫁接了东方庄严静穆的佛像与希腊典雅精致的雕像,贯通广袤的时间和空间,指涉令人敬畏的艺术史,显示东方智慧的包容。徐震以惯有的幽默姿态介入全球文化的各种议题,充满张力的表达将西方精神与东方文化巧妙地结合,超越了文化的传统范式。徐震说:“为什么会有这个作品,只是觉得历史上应该有这么一个东西,在东西方没有那么对立的现在,需要有这么一个结合,而我们找到了这个结合点,就好像破译了密码一样,非常惊喜。”
-FIN-
撰文:健崔
编辑:Jenny.L
☟这里也许有你感兴趣的内容(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 Artists: XU ZHEN® 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