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Home | Exhibitions | Artists | Research | Press | Shop | Space

曾梵志新作卢浮宫“对话”《自由引导人民》| 艺术新闻中文版
2021-12-29 16:32

撰文/李想


10月22日,曾梵志受法国邀请创作的新作《从1830年至今 No.4》在卢浮宫德侬厅揭幕。这是继艺术家严培明于2009年在卢浮宫展出其巨幅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后,第二位华人当代艺术家获此殊荣。卢浮宫的德侬厅以19世纪绘画藏品见长,而其中悬挂的《自由引导人民》的“红厅”区域更因专门展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而与法国艺术史具有最密切的渊源。为了本次专题展,卢浮宫博物馆特别重新规划了“红厅”的布置,以实现曾梵志新作与原作在空间和观念上的并置与对话。

法国卢浮宫馆长让-吕克·马里内(Jean-Luc Martinez)如此描述曾梵志这一具有回顾性的创作:“不一样的是,德拉克洛瓦画中的自由女神形象,被艺术家所想象的革命者所簇拥。在曾梵志的创作里,女神变成一座石像,默然耸立在火焰与废墟之中,被前方一片荆棘林所遮蔽。观众也许会问:德拉克洛瓦所表达的希望与奋进,是否已被置换成混沌与幻灭—传达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中国艺术近年出现复兴浪潮,许多优秀艺术家涌现,踊登国际舞台。透过此次展览,卢浮宫将更进一步与中国开展有意义的艺术对话。”

1830年:德拉克罗瓦创作《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由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创作于1830年,不仅是艺术史上法国浪漫主义的经典名作,同时也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中最受关注的藏品之一。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纪念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当时的法国民众以暴力抗争的方式反对查理十世的统治,革命持续了三日,在历史上被称为“光荣的三天”。受到此次事件的感染,当时已经是法国浪漫主义领军人物的德拉克罗瓦特地创作了《自由引导人民》以歌颂这一革命运动。在这一画作里,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坦胸露出双乳的自由女神,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手持武器前进的各阶级革命者构成了宏大的场景。其画面中的红、白、蓝三色的搭配、细腻的笔触以及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则使之成为今天艺术史中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之作。《自由引导人民》最早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展(Salon de Paris)上展出,后被巴黎卢浮宫收藏,曾经出现在法国政府1980年推出的邮票上,也曾经被印入1983年版的100法郎钞票,其在法国历史和艺术文化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5年:“自由女神”的中国故事

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曾梵志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以《面具》系列、《风景》系列等作品为人所熟知。1985年,也就是曾梵志21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在历史教材上看到了邮票大小的《自由引导人民》。他回忆,“(作品中)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的是半裸的自由女神,对上世纪 80 年代的保守的中国人来说,她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形象。就我而言,这是继维那斯之后,我所接触到的第二个裸体的女性艺术形象。后来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为何这幅作品如此具有感染力,我发现自由女神在画面里的比例明显要比其他人物大。其他人物都很写实,只有她折射了德勒克罗瓦的想象,因而是爆炸性的、突显的。她似乎不属于旁边那些人所处的“正常时空”,只属于艺术家的主观视点,虚拟和现实世界就这样被交汇在一起,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具有很深的感染力。”

1990年,曾梵志在自己的大学毕业创作中完成了《协和三联画》。当时中国受到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影响,正流行一种写实风情画。受到《自由领导人民》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启发,曾梵志最终以主观的表现形式刻画了客观的日常生活,融合古典的造型与具有随机性的笔触,完成了这幅群像。

1995年,曾梵志第一次在巴黎卢浮宫看到了的德拉克罗瓦的原作。“我认为在卢浮宫所有的古典油画作品中,它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最强的。原作的尺幅很大,人物的绘画技巧异常丰富细致。场景是凝固的,作者的主观视角却非常明显,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说。


2014年:在卢浮宫让古典对话当代

2011年,卢浮宫的时任馆长亨利•卢瓦雷泰(Henri Loyrette)邀请曾梵志进行展览合作,从而聚焦“古典与当代”的讨论。曾梵志先后创作了4个不同的版本,最终选定了其中一幅进行展示。最终选择展出的《从1830年至今 No.4》的尺幅与《自由引导人民》几乎等大,用色和笔触均异常跳跃强烈。原作中心位置的自由女神被解构为写意式的雕像,背景部分的人物群像则被艺术家标志性的乱笔线条所替代,传达出冷峻苍茫的时空感受,也延续了他作品中一贯肃穆沉郁的情感氛围。在谈及创作意图时,曾梵志说:“自由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欲望,而强烈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只要人类存在,就有他人和自我、集体和个人,终极自由或许是一个永恒悖论。”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版本存在?曾梵志回答,“创作临近尾声时的一天,我盯着自己的作品,突然却发现自己被眼前清晰的图像禁锢了。我完成了一个‘自由的故事’,却突然想去破坏它,于是又接下来创作了三个版本(《从 1830 年至今 No.2, No.3,No.4》),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组画,也可以看作是单独的作品。”曾梵志的第一版创作《从 1830 年至今 No.1》基本遵循了原作以保留古典的韵致。至于后三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关键还是集中在于颜色处理。《从 1830 年至今 No.4》的色调纯度为三者之最,以借由强烈的色彩来体现当代性。“在我此前创作的《乱笔》系列中,灰黑色在画面里的比例常常较多。其他颜色出现的方式往往类似于枝干的受光部分。但在最后一版中,很多颜色的线条是独立存在于画面中的,它们没有具体意义,我在画它们的时候想到了电子的光感,不知道观众怎么想,”曾梵志坦言。

《从 1830 年至今 No.4》在对于原作的重构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值得解读的意涵。原作充满情绪感染力的构图、人物形象被忠实地重现,然而曾梵志更多调动了色彩、线条、空间等纯粹艺术形式来表现相同的情绪。同时,红色不再依附于人物造型,却被独立表现出来。线条交迭错综,弯曲、延伸,具有中国书法线条的逆折顿挫,并覆盖在了人物之上,铺排出前后交迭的两重空间层次,彷佛一道阻隔拉开了画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感,给人以新的观看经验。

从第一次看到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到创作《从 1830 年至今No.4》在卢浮宫展出,近20年间的时间中曾梵志一直以油画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曾梵志认为,“对于绘画领域的艺术家而言,技巧与情绪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被争论的命题。当站在原作面前时,我发现德拉克洛瓦用自己的方式早就给出了答案,偏执于任何一面都是对自己的局限,让你无法进行自由创作。”

-----

Related Artists: ZENG FANZHI 曾梵志

Related Exhibitions:

Zeng Fanzhi 10.22, 2014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ShanghART Gallery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