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王友身个展《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于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
2022-06-30 00:21

香格纳画廊荣幸宣布王友身个展《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于3月26日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首次全面地梳理并呈现艺术家王友身跨越30余年的艺术实验与实践,通过“从去意义到无意义”与“从图像处理到图像消失”这两个角度切入,旨在对其艺术生涯进行深描与细读。此次展览是在艺术家事业中期对其过往旅程的一次必要回溯。

王友身于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专业,随后就业于《北京青年报》。这是一家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中走向中国的,处于新闻报业改革中心的媒体。自1990年以来,这份报纸在内容上及其体制建设和价值取向上,与开放创新的时代风气同频共振。王友身置身其中,逐渐成长为一位资深的报业人。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与他在《北京青年报》的工作并行不悖,紧贴着个人的生活轨迹与社会的瞬息变化,既为其留影,也对其设问,将创作作为记录与思考时代与个人的手段。

进入1990年代之后,中国艺术一方面以媒介更新作为艺术当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一方面将考察社会与生活的视角拉回到周围与个人,有意地与1980年代具有浓重形而上意味的思考拉开距离。王友身则是当时北京“新生代”群体中的一员与推动者。

在1990年代颇受关注的文化问题中,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和印刷文化位列其中。大众传媒在进一步市场化的契机下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占据了较大的社会话语空间。在媒体的聚焦之下,诸多社会现象被报道和讨论获得了文化的意义。王友身因为个人工作的机缘,在此时获得了一个较为宽松和主动的实践平台。他不仅将对当代艺术的报道和当代艺术家的观念性实践带进《北京青年报》的板块之中,使之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他也不断地对以《北京青年报》为例的媒体工业与社会生活和景观的关系进行描摹。《北京青年报》因此成为他工作、创作的平台,也成为他创作的一手素材。这使他的创作与1990年代以来的都市生活和大众文化形成了超越“近距离”的关系。

自1990年代起,王友身的创作生涯与此时中国艺术进一步全球化的历程多有重合之处,他多次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展出作品。尽管他所参与的多为以中国为聚焦的群展,但因为立足于具体的议题与个人的经历,其创作有别于在1990年代初期反复被后冷战意识形态化投射所固化的一些表面符号,也因此不易被艺术市场和大众传播所识别与消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认知与书写,王友身的案例因为紧贴时代脉络又顽强地生长出灵动且充盈的形态,而成为我们严肃的艺术史学者和机构应该更为关注的对象。

自2017年的“失调的和谐”展以来,中间美术馆通过一些具体区域和案例的考察开启了对1990年代的梳理和研究。此次对于王友身的个案研究,也是这个研究序列中的一环。 该展览由中间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家、策展人卢迎华策划。法从例出,相信对于个案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松动乃至颠覆既有的印象与叙述,重新从中国当代文化和思想脉络中,同时在全球艺术的语境中贴切地认识和描述自我。

-----

相关艺术家: WANG YOUSHEN 王友身

相关展览:

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 03.26, 2022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