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丁乙西藏个展:眉间白毫,十示十方
2022-07-27 16:02

89年学生时代,丁乙第一次踏足西藏,这片土地带给他的震撼如此强烈,而当时刚刚起步于自己的当代艺术探索之路,他未曾提笔;暌违的三十多年间,他创作其‘十示’系列,将脱胎于工业印刷标尺符号的‘十’字及变体‘×’转变为创作词汇,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完整的艺术体系;2021年冬季,丁乙重返西藏,完成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2022年6月25至8月14日,二十余幅以西藏为主题创作的全新力作亮相于吉本岗艺术中心与醍醐艺术联合为其主办的首次西藏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上。

‘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心目中的西藏了,’他说:‘如果允我两年的时间来准备,或许会更完美,但我相信,西藏系列是我一个崭新的创作阶段的起点,它绝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逗号或是一个顿号。’


眉间白毫,十示十方

七年前,丁乙辞去了所有的职务,他回到了“职业艺术家”的状态:每天11点起床,面包加咖啡作早餐,下午一点半准时出现在工作室,工作至翌日凌晨四点,中间会外卖或自己烹饪一顿简单的晚餐,工作时长达近14个小时。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某种程度上,他圆了最忙碌的人生阶段里一直惦念的那个“梦”——回到年轻时代,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只是画画,饿了就啃一个馒头或者下一碗面,累了就骑自行车去附近的天山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他是满足的,但也是不敢懈怠的。

“对‘职业艺术家’这个称谓,我始终战战兢兢,”他如此表达:“但我内心告诫自己,我是把艺术当作职业来从事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自认为是合格的,我的所思所想所为都围绕着它。”完成一幅画,平均需要一个月,大尺幅的,要延长到两至三个月的时间。“高强度、长时间地创作一幅作品,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意志’,而对我而言,其实是如何和画面打交道,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解释道:“我必须让画面对我始终有吸引力,作画就是揭秘画面可能性的过程,你被不断地引诱深入,直至谜底揭晓。”他并不否认我的调侃:每一幅画的诞生都像是和缪斯女神谈一场恋爱后的结晶。

自1988年开始创作其“十示”系列作品以来,随着时代变迁、心境转换,丁乙经历了“平视”、“俯视”、“仰视”三个阶段,他内心隐隐感觉又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要发起新一轮对艺术核心问题的追问,他在等待着一个新的“爆发点”。

一次虹桥机场偶遇一位进藏的艺术家朋友,那块曾经缪斯降临的土地立即纳入了他的搜索引擎。彼时的他,作为初出茅庐的当代艺术工作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如今他主动联系,2021年冬季,应醍醐艺术的邀请,赴藏完成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以拉萨为起点,探访了白居寺、夏鲁寺、萨迦寺和贡嘎曲德寺等西藏壁画遗珍,最终抵达珠峰大本营。途中每日的晚餐,邀得唐卡传承人、艺术家同行、西藏人文地理专家、本土导演等当地人士深入交流。

旅途,匆忙却也充实,“也许是抵达大本营的激动打败了所有的东西,当时没有感觉缺氧或不适。夜幕降临,最大的就是寂静,所有都变得次要了。脚步都是轻盈的,已经分不清真实和自我判断的边界。不知身在何处,是珠峰脚下,还是在宇宙里。感觉有些悬浮状,脑子里好像没有其他日常的任何痕迹,”他回忆着至为难忘的一幕场景:“所有的暗都衬托了珠峰的白——不是阳光下的白,而是有结构的白,无限层次的白。山峰结构是异样的,有某种无法言说的模样。在城市匆匆人群中,这种感觉是无法重复的,但夜深人静的工作室中,那种状态会不断地回溯,那一刻是感人至深的,会在你的图像记忆里久久存在。”

然而,把冲击力的感受转化为作品并非易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的大半年里,他听完了喜马拉雅上所有关于西藏的音频,案头堆满了涉及西藏人文地理历史自然等不同门类的书籍画册,“我意识到,它如此博大精深,我的转化不能求大、求多、求广,而是要立足于准确、有感而发,”他在“沉浸式”的创作中梳理构思:“我提炼出两条线索:一,与美轮美奂的寺庙壁画对话;二,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致对话,夜间珠峰便成了其中的象征物。”

珠峰系列七张中的最后一张木板上绘画,他将珠峰凝练成了几何化的图示,“这不是‘写生’,画面上的三个横向块面,一指天,一指地,另一个就是指珠峰,我描述的它是一道‘白光’,”丁乙说道:“提炼自我感受,以此为基础,综合自己的思考,创造视觉性的图像,做精神性的表达,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艺术家的使命。”他转过身去,在我看来,如同走入海德格尔的“林中空地”。


DECO对话艺术家丁乙
聊聊展览《十方:丁乙在西藏》

Q:您将目前为止的创作定义为“平视”、“俯视”、“仰视”三个阶段,这应该如何理解?
丁乙:我1988年开始创作“十示”系列,最初的阶段主要完成了对形式主义、抽象主义的探索,我将其称为“平视”阶段;接下来的“荧光”系列持续了12年,是在中国绚烂喧嚣的城市化进程中,以上海的不夜城形象的表现和暗喻来表达思考,我称其为“俯视”阶段;最近的12年关注于与实践有关的感性宇宙观,描画了星辰、宇宙表面和主观的光,我又称其为“仰视”系列。伴随着时间进程中人生阅历的叠加,视野越来越大,西藏应该是一个契机,它引领我进入更深邃的精神性探索,我现在还无法下结论它对我今后的创作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才刚刚是一个序曲。

Q:在西藏系列中,您做了哪些新的创作尝试和突破?
丁乙:访问西藏让我重新思考绘画的“在地性”,西藏系列的作品运用了四种媒介——木板、亚麻布、藏纸和西藏册页,同时也使用了绘制唐卡所用的矿物颜料。但绘制唐卡,通常是把矿物颜料调兑成糊状,而我更想要“虚幻、模糊”、粉末状的感觉,于是我的作品,其实是用筛子把矿物颜料筛到亚麻布、藏纸上去完成的。

在我看来,从其它地域或民族的手工艺、艺术中汲取来的材料和技法,不应该直接挪用,而要将其转换为个人化的创作手段,导入到当代语境中去,才是一位当代艺术家所做的工作。

Q:展览名称《十方》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丁乙:我的“十示”系列延续至今,“示”有观看之意,而西藏系列开拓了我将作品更往内心观看,更精神性表达的开端,“十方”原是一个佛教用语,有十大方向、十方世界的说法,是对“精神性”一个很好的比喻。其实,我并非任何宗教的信徒,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始终认为不应该被任何宗教、思想流派或文化现象所束缚,我始终保持开放。

Q:为什么展览会采用双展场的互文形式?

丁乙:吉本岗艺术中心是拉萨现存唯一的立体坛城式古建筑,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目前由醍醐艺术运营,这次会在里面展出我近30幅西藏主题的最新作品;既然是我在西藏的首个个展,我也很希望西藏的观众能对我的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就在距离几百米之遥的喜德林空间,展示“十示”系列的27幅过往作品,有点回顾展的意思,涵盖了全部三个阶段,为观众理解我的西藏创作提供注脚。我们希望通过这两座充满历史记忆的藏地古建筑的互文与联动,带领观众抵达我所求索的艺术精神腹地和“十方”宇宙。

Q:接下去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

丁乙:我目前正忙于为青岛的个展创作作品,主题大致是“天空与大海”,或者说“宇宙与海底”,呈现给大家的一定不会是一个明信片式的青岛。总是有展览“追”在后面,所以真的不敢懈怠,我也把干扰屏蔽到最小,每天按惯常的节奏工作。我觉得,艺术是面向未来的,不应该沉湎于被疫情阻挡的当下,作为艺术家,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面对现在,面对未来。

-----

相关艺术家: DING YI 丁乙

相关展览:

十方:丁乙在西藏 06.25, 2022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