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奕将于7月29日在成都红印艺术中心开幕的个展“细水涓密石”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艺术家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展览名称取自东晋诗人谢灵运的五言古诗《过白岸亭》中的诗句,以诗人在湖光山色中借景抒情与冥思,来隐喻艺术家游走于城市社会景观中寓情于景的心得体会。与以往的展览不同,新意即体现在观看结构的潜在梳理、过去经典之作的重新演绎以及成都驻留期间创作的影像装置新作。
本次展览以蒋鹏奕长期的创作特征为立意点,着眼于近十年的作品系列并提炼出“身体·触觉”,“含光·藏晖”,“自然·群像”三组关键词,以非线性的视角调研艺术家创作的基石、核心观念、方法论以及通过摄影抵达的精神思考。本次展览为艺术家于西南地区的首次个展,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
身体·触觉
蒋鹏奕以摄影作为自己的主要探索方式,并专注于研究摄影本身的属性。艺术家通过拓展材料、标准以及方法的边界,抵抗已知的、惯性的认知来显现不可预见的图像从而言明其观念。他将自我的体现、日常的情感关系、无以名状的微妙感受通过对于材料的敏锐性的反思以及图像生成机制的实验显影于底片之上。感光材料如同拟人化的身体,成为了艺术家触觉延伸的载体。
对底片一次偶然的操作失误触发了艺术家对于既定标准的反问,继而形成了对《自迹》与《平复帖》系列的反复锤炼。绚丽的图像之下蕴含一系列身体力行的动作,同时将艺术家的自我探索以及挣扎平复藏匿其中。在图片快速复制与永久保存的今天,艺术家对图像承载的意义产生质疑,他将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图像翻拍并将其直观的形象视为可迁移的《导体》。被“剥离” 的图像如同语境破碎后重塑的身体雕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与解读的途径。
《亲密》系列中朦胧的色彩与形态由两种不同的材料通过感知的方式类触碰而获得。被赋予“生命”的底片不遗余力地捕捉了荧光纸如何在时间、距离、施力者(艺术家)的潜意识行为下带来的不可被消除的潜影。成像的过程影射了处于社会系统中人与人之间潜移默化的相互依存与影响的关系。蒋鹏奕通过其特有的手法提供了一种将日常生活中不可言喻的切身感受转译为视觉化的可能。
含光·藏晖
《亲密》作品中荧光纸将光的储存、转移和显现的过程体现了艺术家如何对摄影必备的条件之一“光”的领会与实践。评论人顾铮曾表示“蒋鹏奕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关注光的形态以及光的再现问题的极少数人之一” [1]。在艺术家“即兴式实验摄影”的语境中,光的存在、轨迹与生成颠覆了图像观念的认知边界,转化为不可预测的陌生视觉经验。
《幽暗之爱》中萤火虫释放出的微光突破空间、曝光的界限,映射出肉眼无法看见却可以想象的生命轨迹。在暗盒中通过物体在时间中发酵而生成的未知图像解放了对确定性摄影对象的控制,《预见》系列以偶发的绘画性笔触以及璀璨的色彩构成凸显了创作观念之下隐匿的思考灵光。从蒋鹏奕人生中的第一卷胶卷开始,太阳便是其长期拍摄的对象之一。《太阳!太阳!》独辟蹊径将太阳的光压折射并吸收至暗盒中的感光胶片之上。斑驳或迷幻的画面揭示了弥漫于日常生活中各种不易察觉的“力”带来的不可逆转性的创面。
无独有偶,“光”这一显性条件在蒋鹏奕的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均诞生于黑暗之中。含光藏晖,灭迹匿端[2],光蕴含于其中,辉隐匿于无形。艺术家将视角从物体的表象转移至物与物掩映的波纹性状和明暗关系之中。在其独具东方意蕴的个人摄影美学背后隐藏着暴力、腐败、残酷的现实,蒋鹏奕在图像中表达的真正含义往往超越图像的直观表现,“用一张底片拍摄人的必死和易变、脆弱和坚定。我是尝试表现一个人长时间在某种空间里的状态和变化”[3]。
自然·群像
景观性的摄影是蒋鹏奕平行发展的另一支重要脉络,是艺术家依据个人体验将风景转化后的情境再现,如评论人王澈所言是“艺术家的目光、思想以及感官在“风景”中的延伸”[4]。艺术家身体力行地行走于高山、戈壁、瀑布等自然景观,将表达的对象重新归置于时间、历史与地理的坐标之中。蒋鹏奕通过《给予》系列中从悬崖峭壁之上奔腾而下的瀑布,以及《砾石谅解了大海》里苍茫无际的黑色戈壁,展现了自然界中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地域变迁、更迭与消逝。它们即隐喻了个体在浩瀚历史中的孤寂、渺小与脆弱,呈现出一种“万物归尘”的现实必然性。
纪实摄影是蒋鹏奕对现实保持长期观察的视觉训练。其早期代表作品《半成品》记录了艺术家从2000年至2019 年遍布中国城市化建设至乡村与边疆的拍摄版图。上万张的底片通过二十屏的录像装置重现了过去二十年间浓缩的社会景观的截面。本次展览的同名三屏影像装置《细水涓密石》聚焦于2022年春、夏之际,全球疫情时期成都街头的日常群像。每张照片以平实细腻的视角凝固了日常的各个瞬间。艺术家将上百张黑白照片以及彩色纪录片不断编织于此刻的现实,作品本身成为了承载新知的时间容器。自然景观与城市个体肖像之间消解了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平列在一起,彼此互为时间的证据。
蒋鹏奕为个体生命(细水)在历史现况(密石)的演进状态提供了多层表述视角。从展览的标题立意至思考线索,一条视觉隐喻的细线若影若现于观念与现实的始末。它缓缓流淌过“自迹”的折痕,从“幽暗之爱”蜿蜒曲折的轨迹坠入“给予”中奔腾直下的静谧激流,逐渐汇入广袤的自然以及涌动的人潮,最终消逝于时代的变迁之中。蒋鹏奕以摄影的方式探讨自身与现状的关系、媒介与方法论的边界,从西方观察外界的感光材料深耕其东方美学的表达内涵,并依据其实验性的视角通过纪实记录投射于自然和群像之上,集体展现艺术家长期探索摄影表现力的创作历程。
[1] 顾铮,2014,原光者蒋鹏奕的礼物
[2]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河上公本),“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3] 顾铮 x 蒋鹏奕,2019,蒋鹏奕自述
[4] 王澈,2021,莽原wildlands
Related Artists: JIANG PENGYI 蒋鹏奕
Related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