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北京
2023-06-15 13:10

2023年3月18日至6月11日,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呈现春季大展“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作为“’85新潮”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耿建翌(1962-2017)在其职业生涯通过一系列打破艺术边界的实验性尝试,不断追问艺术创作中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他在创作中重新定义并构想了不同媒介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留下众多至今仍极具启发性的作品。







日常生活的艺术



图片


“对我来讲,艺术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只是我看世界的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看世界,你会看得更细致,会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是艺术对我的帮助。”

——耿建翌



图片
耿建翌肖像,1995,杭州西湖。



图片


在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耿建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观看、观察和提问。他将简单的日常行为挪用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用意想不到的视角理解艺术,给人朴素的力量和感动。



图片
耿建翌,《鼓掌的三拍》,1994,丝网版画,共三张;每张30 × 35 cm、整体92 × 37 cm。私人收藏。



本次展览的标题“他是谁?”便源自耿建翌1994年创作的重要同名作品。面对错过的来访陌生人,艺术家下意识地问出“他是谁?”,并根据邻居提供的有关“他”的具体样貌线索创作了一组集文稿、绘图和照片的观念作品。这件作品也恰如引言般反映了耿建翌创作中的诸条线索,即对于个体身份的探索,对日常性的反思,以及将“调查”作为艺术创作的方式。



图片
耿建翌,《他是谁?》,1994,26页手写文稿、绘图、照片。图片由亚洲艺术文献库(AAA)提供。







让观众

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图片


“我想自己工作一半,由观众来完成另一半。”

——耿建翌



图片
耿建翌在黄山会议现场进行《表格与证书》第二部分行为,1988。



图片


如何消除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解决这个问题,耿建翌提出了“百分之五十”的概念:艺术家只做一半的工作,剩余部分留给观众或参与者完成。这个坚持了多年的工作方法把一系列熟悉的日常转变为与多位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其中的参与者有其他艺术家,也包括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观众。



图片
耿建翌,《合理的关系》(局部),1994,黑白照片。



这一类作品中最为知名的是创作于1988年的《表格与证书》项目——耿建翌向当年黄山当代艺术会议的每位参与者都邮寄了一张表格,再在会议现场为所有正确填写表格的人颁发证书。这件作品曾展出于UCCA在2007年举办的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此次时隔多年再次于北京UCCA呈现,相信也会让不同代际的观众产生新的感受。



图片
耿建翌作品《表格与证书》在“’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







全景式呈现

各阶段代表作品

图片


“努力清空自己,能够做到‘无知’状态。”

——耿建翌



图片
耿建翌,池社活动之二“绿色空间中的行者”,1986。图片由宋陵提供。



图片


从1985年《灯光下的两个人》的初露锋芒,到2016年在日本创作的系列纸质作品,“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通过90余件作品展现耿建翌30余年艺术生涯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很多作品都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展览还对耿建翌的创作进行了主题性梳理,包括以书、暗房工作、新媒体、纸浆、“百分之五十”等主题进行展开。


图片


耿建翌,《读物》,1990,纸本印刷品,共15本,每本18 × 13.2 × 2cm。私人收藏。

图片
耿建翌,“做作 2016-2017”系列(部分),2016,纸浆、楮皮,40 × 30 cm。



本次展览曾于2022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此次在北京的呈现也延续了UCCA对自“’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及个案梳理的持续关注。展览由PSA与UCCA联合举办,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共同策划,张培力担任特别顾问。

-----

相关艺术家: GENG JIANYI 耿建翌

相关展览: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03.18, 2023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