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从命名开始——谈张恩利“肖像” | 艺术世界
2023-05-07 11:45

文/王凯梅

“抽象的肖像在获得具象的命名后,创造者的所见和接收者的所见之间就注定产生了交结,哪怕彼此的感受是南辕北辙的。”

张恩利:肖像
和美术馆,佛山
2023年2月17日至5月14日

在中外词典对于“肖像”的定义中,“人的脸孔”总是不可逃避的核心词。而张恩利在佛山和美术馆以“肖像”命名的展览上,唯一缺席的恰恰是人的脸孔。重新定义“肖像”这个传统绘画形式在张恩利三十余年艺术创作中从时隐时现到聚焦放大,“肖像”展从作品的命名开始,外延出艺术家创作中从意识到动作再到意识的多层次讯息。

进入美术馆的第一展厅,这里展出的是张恩利具象风格的代表作品:皮管、电线、钢丝……从一开始,张恩利用他具有个人风格简洁精准的笔触,将为这些被使用、处理、丢弃的日常之物在大尺幅的画布上庄重呈现。2005年的作品《容器》画的是一只半开半合的纸箱。此前一年,同一系列的纸箱绘画在张恩利的首次个展上,被用做展览画册的封面:一个只露出头部以下身体的男人手举张恩利的纸箱绘画,像警察局审讯犯罪嫌疑人拍下的存档照,揭开与尼采赞颂人性自由精神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同名的展览。日后成为张恩利标识性容器作品的水桶、烟缸、塑料袋等物件也首次出现在该展览上。容器与人性的关联,透露出物品在张恩利绘画中被赋予的精神性。如何展现一只具有灵魂的水桶呢?用张恩利的话来说,“我画东西就是当肖像来画的,我一直说我是在画人。”

在接下去的实践中,张恩利开始进一步摆脱肖像的具体所指,描绘无形的肖像。而就在他的画面越来越走向抽象的同时,他对作品的命名却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在通往第二展厅的路上,一张名为《马赛克脸》的作品好像是给接下去的“名字”历险的一个铺垫。如作品标题所示,画中一面剥落的白色马赛克墙上,一圈绿色的马赛克勾勒出一个人脸的轮廓。然而,人脸中间的一团棕色让这幅看似普通的脸的绘画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我们是在直视一张五官模糊的人脸?还是俯视一个人头顶稀疏的发髻?张恩利早期的人像画中有过许多人头和背影,他简约地勾勒他们的脖子、耳朵和分不清前后的头发或胡须。轻柔和触感是这些画面的共性。在绘画的材料与表达的内容之间,画面的流动性和模糊性,在他渐入抽象的语境中发展得越发放松。

《目光远大的人》中,绳子挽起的布幔露出眼睛形状的空白,《铁匠》的画面上聚合着数个颜色深沉的铁球。如果说这些作品的命名与画面之间还存在着图像与所指的互联,那么,在这幅名为《馆长》的画中,多种颜色的圆圈与曲线布满深蓝色主打的底色,边缘的黄色短线则回应着画中心黄色曲线缠绕出的某种具有动态的形状.……..为什么就“馆长”了呢?为绘画命名在西方艺术史上原本并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它是随着艺术市场的产生、艺术作品的流通发展出的“副产品”。担当这项重要工作的人最初并不是艺术家本人,而是将这些作品带到它们的赞助人和买家眼前的“中间人”,即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品经纪人。哪怕由于他们的失误将肖像主人的名字搞错,但当作品的传播足够强大,后人也就跟着将错就错了:蒙娜丽莎的真名叫玛丽,但谁又去理会玛丽是谁呢?

对于当代艺术的观众来说,作品的标题首先是对可视对象的书写,这将引导观众的目光和带动观众情绪的文化想象。抽象的肖像在获得具象的命名后,创造者的所见和接收者的所见之间就注定产生了交结,哪怕彼此的感受是南辕北辙的。约翰·伯格从莫奈的风景中认识到印象派描绘的并不是风景,而是风景与艺术家之间的不可触及的印象。《馆长》以及展览上以各种职业和情绪命名的肖像画的主人也属于艺术家头脑中掠过的无形存在。张恩利用色彩和线条捕捉他们模糊的样子,这只是开启阅读他们面相的上半章。如艺术史学家丹托(Arthur Danto) 所言,“对画面作出的反应才让绘画得以圆满,观众对于艺术家,就如读者对于小说家,是一种自发的合作关系。” 必须说,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展览让我笑得那么多,面对挤满圈圈的《目空一切的人》,黑色线条穿越画面的《事业有成的人》,我能想象出平日不苟言笑的张恩利正手拿画笔,对着他的杰作得意暗笑。

本文收录于《艺术世界 ArtReview》2023夏季刊,6月上市

-----

相关艺术家: ZHANG ENLI 张恩利

相关展览:

张恩利:肖像 02.17, 2023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