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鸣相酬——胡项城个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了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充满正能量的展览就这样低调地在美术馆的一楼绽放开来。但是展出作品本身的含义却并不低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乡村的自然和谐建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求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作品去自由解读与思考。
本次展览,展示胡项城先生的一百余件绘画、绘画装置与装置作品。“鸣相酬”典出韩愈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而艺术家通过艺术创造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些作品使用了大量传统建筑家具的部件,通过绘画、灯光及构件的重新组合,表达了在当下中国人生活空间巨变时代的种种复杂的内外现象,同时胡项城将鸟作为自然界的代表,穿插在作品中,以鸟的视角来观看整个世界,强调人与其他生命如何共建和谐家园的愿望。
胡项城的作品无论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还是平面艺术、影像艺术,都显示出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关怀。例如,在展览中,他用收集来的大量的建筑构件和家具部件组成了一个“时光隧道”,从开辟捍卫到和谐共存,这是在传统原物部件中被植入重建的因子并与万物来源的光相结合而成的独特的当代艺术景观,通过现实回顾历史,以传统智慧之光照见未来,未来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胡项城还用一个个抽屉来象征社会的细胞组成——家庭,以从抽屉里放射的光芒和那些具有探索性质的符号图案,揭示了家庭的记忆与历史、当下、未来的关联。这是他近年来倾注最多心智的社会细胞修复工程,也是艺术家介入结构变革的社会实践的成果,他希望重建一个有礼、有度、有情、有义的和谐生活世界。
胡项城,1950出生于中国上海。青少年时代随上海美专著名艺术教育家孟光先生学习素描、油画,同时他也不间断造访刘海栗、颜文梁等不同流派的老一辈艺术家吸取不同的养料。1976年,胡项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并留校在美术系油画专业任教,开始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及国外现代派艺术的研究与艺术实践。1978年胡项城援助西藏大学任绘画教研究主任,为西藏培养了第一代的艺术教师,这期间的作品“第一声雷”、“惜克桑之珠之影”充满了神秘与原真的天趣。1986年胡项城赴日本留学,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师从日本艺术理论家联盟主席桑原主雄研究当代艺术、造型学并随校长水尾搏学习日本、英国的民艺运动及民间工艺学。这一时期胡项城进入了艺术创作迸发期,在日本、韩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地多次展出作品。
作为一名极具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敏锐的艺术家,胡项城的艺术创作具有独特的个性,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胡项城就已开始了后印象主义抽象及装置观念等试验性的创作,并在研究世界各流派时,始终考虑如何保持一种独立创造的心态。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充满好奇心的胡项城开始了远赴非洲的艺术活动,他来回于东京、纽约、上海等现代大城市与非洲部落之间,时空的巨大落差,使他的作品表露出对现代社会固化、单一、均质、轻浮的反思。理性与非理性的、空灵与浑厚、现实与神秘在作品中并列交错。他的作品开始强调对空间、时间史、对人类命运及未知领域的追问与探求。
旅居国外后,他更加关注对空间、时间、人类生命、生存环境和未知领域的追问和探求。40多年来,胡项城不懈地挖掘和运用中国传统美学,力求超前、准确地把握当代文化现状与趋势,并激励自身的学术思考和艺术实践。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当代艺术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现实的批判,而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此,胡项城在上海附近的青浦等地孤心苦诣地打造他的理想天地,以大量的社会调查为基础,重建社会生活的个案,从铺路到建筑,从治水到种植、从手工艺整理到民俗节日的复兴,从乡村建设到城镇化推进,希望构建一个完整的东方人的生活系统。
胡项城自喻为归鸟,在翱翔天地之后重新回归家园。在浙江美术馆的此次个展“鸣相酬”,出自韩愈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归鸟”的鸣声有两层意思:一是回声定位,与人类一起来重新测定家园的位置;二是生态定位,与人类一起来决定生活的环境。“鸟”的形象出现在展览的角角落落,它们有意识地冷峻审视着人类社会,热切关注着生命家园,通过鸟与人的对话来强调共建和谐家园的美好愿景。
作为一名满怀人文情怀的艺术家,胡项城的艺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艺术创作,近四十年来,他不懈挖掘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并精准的结合中国当代文化现状与趋势,由此激励自身的艺术思考与实践。在当代艺术领域,如上海双年展的创办、传统文化村镇保护、艺术教育及中非文化艺术交流等诸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Related Artists: HU XIANGCHENG 胡项城
Related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