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Home | Exhibitions | Artists | Research | Press | Shop | Space

你亲眼见过时光吗?|时尚知道
2024-12-11 10:57

你亲眼见过时光吗?
Original 《时尚知道》 时尚知道
2023年06月05日 17:01 北京
Image






你亲眼见过时光吗?



ARTIST

'S



在城市的角落、公共空间的中心,我们常常被各种雕塑作品所吸引,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材质展现着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多数雕塑家追求铜、铁、铅等金属材料,或是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料,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屹立不倒。而出生于1985年的苏畅显得尤为不同,他选择了与大多数人追求的长久性相悖的材料——石膏。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引发了人们对他的动机和独特艺术观念的好奇。



苏畅以脆弱而易腐的石膏作为创作媒介,在上海的繁华街头或丽江的宁静角落,折叠、延伸、重叠的雕塑作品为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记。而当我们面对这些艺术作品时,我们能够从中欣赏到什么?艺术家在向观众表达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艺术家对材质的选择出发,来理解和感受创作的过程。













     关于艺术家

                     Artist

苏畅 Su Chang 1985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个展

2021 连续呼吸,天台艺术季vol.1,复星艺术中心

2021 洞,香格纳M50

2020 雕塑实验, 特展单元,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群展

2022 漫长的瞬间,无集小白楼

2022 冶园 永续,安邸

2021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上生新所

......





































-  ALL   ABOUT  TRENDS  -















        材质的选择

                 Gesso

01.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苏畅艺术作品:折叠 Fold -





石膏是易加工且柔软易塑的常见材料。成本低、易获取,对环境影响小。艺术家通过雕刻、切割、折叠和延伸等方式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在光线的作用下,它的质感柔软而丰富,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细腻的触感。



然而,石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脆弱易碎、吸湿易变形,限制了其持久性和耐久性。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得石膏作品在面对时间和外界环境的冲击下,逐渐发生消亡和残缺的过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少在城市中见到采用石膏作为材料的雕塑。相比于耐久稳定的石料如花岗岩和汉白玉,石膏的不稳定性较高,容易受到风吹日晒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然而,这正是艺术家苏畅想要表达的东西。













          运用于城市雕塑

          Urban sculpture

02.















Image
Image




-  苏畅艺术作品:延伸 Extend -





在城市雕塑创作中,苏畅选择了石膏这一材质,通过其脆弱性和持久性的对比,将雕塑设计成不稳定的状态,以此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石膏的特点使其具有易腐朽和逐渐消亡的性质。在苏畅的作品中,石膏雕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时间、风雨和温度变化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逐渐被自然所侵蚀,最终消失殆尽。这种缓慢的消逝仿佛是一场在自然中发生的《野餐》,雕塑被时间咀嚼并吞食。







Image
-  雕塑原样 -

Image
-  几个月后的雕塑现状 -



*图源来自网络





单独观看一件作品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其意义。但从苏畅作品中,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到他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单一物体或场景,而是岁月的流逝。这一点在他的展览《野餐》中得到了明确展示,整个展览横跨了半个上海,其中的巨型雕塑被拆分、被重组,从位于城市中心的锅炉房转移到距离繁华市区20公里以外的浦江郊野公园旁进行长久置放。而《野餐》的展期则由雕塑在自然状态中的逐步消损的时限所决定。



他所使用的石膏材料以及整个构思与造型的过程,都旨在刻画岁月的特征。通过石膏材料所带来的易变性,观者能够亲眼目睹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



《野餐》作为他代表性的一次展览,并不在讲述我们的野餐经历,而是在呈现世界逐渐侵蚀他的作品的过程,就像一次野餐,让作品逐渐归于尘土,这正是他创作的重要原点。



因此,当我们再次审视苏畅的其他作品时,我们意识到抽象的造型本身并非最重要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我们以不同的时间节点去观察、去品味,这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我们最终领悟到了他想要传达的含义:时间与岁月的流逝。





Image
Image
*图源来自网络





在云南丽江度假村,苏畅的雕塑作品"洞"屹立在玉龙雪山脚下,见证着历史的沉淀和保存。白色的石膏逐渐被自然所融合,斑驳的锈迹偶尔闪现,它们将最终完全融入环境,等待着湮灭的时刻。



在《连续呼吸》项目中,苏畅将雕塑作品放置于复星艺术中心的半开放高层露台。通过与270°上海全景的重叠,石膏装置营造的内部空间与远处的东方明珠塔相呼应,消逝于城市背景中。





Image
*图源来自网络





无论是在浦江郊野公园的《野餐》,还是在丽江度假村的“洞”,或是在复星艺术中心的《连续呼吸》项目中,苏畅的石膏雕塑作品都展现了渐融与共生的美感。它们逐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变得柔软而斑驳,最终完全融入环境中。













      艺术品的消逝

           Fade away

03.







































-  苏畅艺术作品:重叠  Overlap -





对于苏畅而言,艺术品的消逝并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创作上的意愿。这些雕塑作品或坐落于绿地,或隐匿于树林,或沉于道路中央,或位于喷泉池中。时间、风雨和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会逐渐侵蚀石膏的质地,使其变化、破损甚至消失。它们不再是完美、永恒的形象,而是受到时间和环境影响的产物。



Image




Image
*图源来自网络













         与时光共存

                Coexist  

04.





Image
Image
Image








-  苏畅艺术作品:双向连接 Connection -





当一件石膏艺术品开始经历消亡的过程时,它所呈现出的美感和艺术性也随之发生变化。首先,石膏的脆弱性可能导致艺术品出现裂纹和断裂;其次,湿度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使石膏作品逐渐腐蚀和变形,这种变化带来的破碎美感引发观者对物质脆弱性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他雕塑的不只是石膏,而是时光。



不论处于城市还是自然环境中,苏畅的雕塑艺术都呈现出一种与空间融合、与时光共存的美感。通过石膏雕塑的消亡和残缺状态,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珍视当下、顺应自然的艺术灵魂。









Image
-  Inspiration  -



我们通过艺术家、艺人和摄影师的共同创作,来体现对美的一种新的诠释与解构。



当李沁与艺术家的雕塑作品站在同一个空间时,穿越时空之美的交叉感立即溢于言表。



STRIVING FOR BEAUTY





此次李沁杂志大片的拍摄场地

由艺术家苏畅工作室提供



Image


Image




Image






       往期回顾



封面人物 | 李沁:成就「艺境三部曲」美的洞见力







策划&执行 / 向莹Miyake

编辑 / Julie

场地提供 / 艺术家苏畅工作室

-----

Related Artists: SU CHANG 苏畅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ShanghART Gallery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