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关于刘聪作品的访谈

来源: Artview 艺术观 2018-09-28

对刘聪作品的关注已久,但很难用某几句话来总括他的创作实践,起初惊讶于他对绘画性的敏感,随后视错觉的跨维度趣味被他最大程度地运用到画面当中,近几年艺术家更是走向了更加理性的绘画逻辑,“格局”“韵律”“手感”“智性”等都隐匿在物之上的形与色当中,节制的美感越发突出。自2010年毕业后,除了自身的天赋才华,刘聪回到个人的价值中重新审视艺术,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尝试,一步步推进创作的深度,这些都是他近几年备受关注,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Q:你最新阶段作品在关注什么?
A:我现阶段的作品大都不是从某个“关注点”展开的,近三年的创作方式比较稳定,我用室内写生的方式创作,通常会比较长时间的持续在绘画状态里,能让我保持必要的专注和敏感。有些具体的限制,比如拒绝使用照片,用最基本的绘画工具,有限的绘画技术。我有点偏执于“手”的参与,也喜欢对我来说更具难度的绘画方式。具体到作品,有些会有比较强的方向性,实现某种想要的感觉;有些作品在造型或者空间,或者含义上有相互的勾连,方式都不太一样,但整体上我近几年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平稳克制,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比较“无聊”的创作状态里。

Q:你所欣赏的作品应该具备的特点是?
A:我比较欣赏“耐看”的作品,它们一眼看去不一定是非常强烈或者直接的,但能经得起看。“有意味的形式”并不仅仅是形式问题,“似与不似”也不仅仅指形象之间,每种感受背后有具体的思考在里面。

Q:你在新系列作品中营造的空间极为克制,有些时候还会带有些错位,这似乎是顺延了之前的创作脉络,虽然不明显但却不可忽视?
A:上一个阶段的作品取材于照片,我用分割图像的方式重组了作品的平面结构,拼贴的错位感丰富了看画的感受和局部之间的含义。现阶段一些组合的作品保留了这种结构画面的方式,去掉了叙事性的内容,画面中的形象依然是具体的,但感受上更偏向于抽象,偏向在具体的绘画过程里实现出来的,有抽象意味的绘画符号。去掉叙事性的内容是我有意识的选择,我保留了上一阶段作品里偏理性部分的绘画逻辑。
空间的克制来自我与画布表面的直面,我将颜料赋予表面的过程视为一种对感受自身的塑造,有点类似于罗斯科或者马列维奇所说的“塑性”,但我并不是从绘画语言的角度出发来做这个事情,画家在过程里面对着更综合的个人状态,过程里的时间和痕迹,个人的意图,都会以语言的方式面对观众,这里存在产生交流的可能。所以我把作为画家的“自我”隐含在作品的语言表层之后,在起作用了,作品对我来说不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媒介,它们是独立的,也是平行于我的。

Q:物体在你的创作中似乎更多的抽象为一种色彩的结构容器,你怎么看待色彩的精神属性?
A:我是把物体的轮廓在画面中的存在视为一种色彩的结构容器。色彩的精神属性与颜色的符号性质有关,也跟人的日常感受有关。我用三原色和黑色,白色,比较多,作品中的色彩大都经过反复的调和,调和的过程也是伴随感受的变化进行的。纯色作为符号的意味更强一些,灰色对我来说更接近抽象意义上的“真实”,也更有意思,我在日常生活里也比较喜欢偏灰的色彩。

相关艺术家:
LIU CONG 刘聪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