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阅读李山

作者: 杨心一 2009

李山的《阅读》十联画(2002年上海)无疑是这位艺坛老将的杰出代表作,同时也是二十年来上海当代艺坛风潮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之一。

李山1942年出生于黑龙江,在1964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常年工作及定居在上海。频繁的在国际参展及交流,他受到了国际艺坛的影响,1998年便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生物艺术实验工作室。这段经历使他和国内同辈的成名的艺术家相比显得与众不同而且前卫。当然,李山和他们一样,都历经了社会主义的艺术观(艺术为人民服务)和创作方法(写实风格和史诗式题材),但李山在70年代末期便追寻他乃至中国艺术家自己的的道路——重视抽象风格及自我表现,以塑造出自我艺术的创造性。他在这期间就创作了大量的“坏画”(不符合社会意识形态的作品,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可被理解为一种“前卫”、“反叛及结构权威“的形式)。正如他所说的:“我的语汇就是我自己”。在世界艺术史上来说,这种追求我自己常出现在抽象画的创作上。因为抽象画反映了艺术家不重视具体形式和题材,而注重本身对线条、块面等精神知觉的感受。正是借由抽象形式,艺术家把自己从被给物的既有形象和知觉印象中“解放出来”,从来达到一种“自由”。而这就可以解释艺术家所再三强调的艺术观—“我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几十载近30年后的2002年,当李山创作《阅读》(十联画)时,这种李山式的艺术美学仍然明显存在,更加的成熟及内敛。《阅读》(2002)是由一些基本的色块(黑、黄、蓝等)构成,加上几何形式(三角形、椭圆形、曲线形等)构成,画面的中心位置呈现了人形,生物和昆虫所拼贴而成的奇特自我想象形式,。艺术家在这里没有正面的凸显形式的正面及写实的细节,而是像翅膀形式的色块,借由布满在色块旁的蜻蜓,这些色块就被赋予了翅膀的含义,加上身后的蓝天,使人产生飞翔的感觉,使得观者看画的视点漂移在画作里面。艺术家用丙烯颜料来增加流动性,进而制造了赶着观看的经验的快感,也就是使观者从固有的观画经验中“解放”出来,达到“自由”的目的。

在西方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作品中,也可以常发现相同的视觉经验特制和创作手法拼贴,但李山更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将无关的形式元素集合构成在一起,并不是使用具有权威象征的图像,他的这种表达手法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是独一无二的。相比沉迷于结构、挪揄政治图像的艺术表现形式,李式图像显得更为独特及令人深思。

若细细挖掘这种独特性的来源,可能和艺术常年工作及居住在上海而受到固有的“海派”改革、前卫风潮有关。众所周知,百年以来上海就是“自由”“前卫”思潮的全球根据地之一。它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思潮的同时又累积了深刻的西方先进思想。而在上述李山《阅读》作品中的“自由”、“前卫”艺术观不只表现了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思潮和地域文化的特征性。如果我们回想李山近二十年(自80年代起)的作品,就会恍然大悟:李山作为上海前卫的领军人物及推动者之一,和当代北京的著名前卫画派“星星画派”相互辉映。到了艺术家最知名的胭脂系列作品(开始于89-90年初),李山的作品保留了一贯的独特性及判断性。他的风格大体上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诉求,但却有凸显了个人风格,达到了同中有异的境界。因此,李山的《阅读》在传承了艺术家本身的艺术特征外,更暗喻了上海思想风潮的特性及上海艺坛在这二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的指标。

在上海常年的经验使得艺术家更显得“乡愁”。《阅读》中,画面的上下两排黑色图案取材于李山记忆中童年时期家乡特有的一种纸牌。在李山创作此作品时是一块一块分别画的,直到最近(2009年)才第一次拼接起来。所以,也就是说,李山在创作时强调的是一种当下和记忆的时空交融经验。正是如此,在画面上明显的表现出创作的各种阶级的笔触。记录了在此时空交融中的自我表现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是“解放”、“自由”的符号,更是一种自我脱变、实现自我的表达。

李山使用的“基因的再造”来表述阅读系列作品,反应在形式上的是人物、生物和昆虫的随意拼贴。而在意义上则是在对自我意识及认同的本源追求的表现。“基因”在定义上代表着特征、也同时代表了本源。在画面上,艺术家赋予“基因”男性的性特征,皆由表现背面而创造了人物身份的不明确性。李山巧妙的运用“阅读”来表达自身的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画面上下的黑色图案像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墓穴壁画,象征了艺术家借此企图将童年的记忆分存在创作时的当下。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阅读》为李山的最佳代表作。


摘自《泓盛2009春季拍卖》

相关艺术家:
LI SHAN 李山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