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看不见的风景——陈维

来源: 概艺 2015

第一次走进陈维的工作室,毫不夸张,像是一个正在装修中的施工现场。角落里还摆放着各色道具:80、90年代style的卡带机;不知道是否依旧精准的节拍器;曾经有过“重要电器”地位的手电筒……陈维就是用他手中的相机和这些“奇异”的道具,拍出了你我眼中看不到的现实风景。


在杭州读大学的时候,陈维就是个标准的“摇滚青年”。当年看到一个朋友在学校的排练房打鼓,觉得感兴趣,买了副架子鼓鼓槌便跟着学了起来,慢慢的还做起了乐队。

与其他玩音乐的年青人相比,他在执行力方面似乎有一些特长。对陈维而言,排练做乐队自然是为了兴趣,可“大学毕业了大家可能就分掉了,总觉得还是要演出一下”。 一只学生乐队等着别人邀请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于是他便决定自己做一场演出。对一个有自控力的人来说,计划的车轮开始转起来,事情就会水到渠成的结束。海报,宣传,售票……一系列繁杂的事务之后,演出很成功。

毕业之后,陈维不仅没有脱离音乐,还开始了新的尝试。不论是在网络上的学习还是与朋友之间的交谈,他总能在其中获得新鲜感与刺激,这都会让人开始反省。对音乐类型的不断实验扩展的是对艺术的认识。“是不是视野要更开阔,要去做更多的东西”他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2005年底,他想出了很多方案,这是一个创意的爆发期。这时候,摄影成了他实现方案可操作性最强的方法。过年回家,借了报社朋友的器材,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成系列的第一组作品《彩色故事片的无数次站立》。

之后,陈维在杭州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每天往返的路上,他看到了路旁一座已经废弃的车站。它作为“车站”存在的功能已经被停止,但它依然有着现实的作用。路上的行人停下脚步在这里休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在这里玩耍……来来往往的人还是会在这个极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车站里上演不同的故事,尽管不再是离别。

就《匿名车站》的规模而言,实景拍摄并不是个好主意。成本巨大且不说,公众场所的拍摄在操作层面就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时候,陈维一个做布景的朋友给他提出了搭景的建议,不仅解决了这次的问题,还为之后他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线索,让他更多的想法有了出口。

陈维2008年来到北京,虽然还是做了一脉相承的室内系列,但场景设置已经开始趋向简单,表演的成分也在逐渐的减弱。之前的作品,物品的摆放和空间之间有一种很强的故事性关系。“来北京后,就觉得应该脱离故事性的东西,因为故事性会掩盖掉很多重点。”当人们觉得作品好夸张,好有意思的时候,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却并不仅仅如此。

概艺这一系列短视频的片头是拜托艺术家画下的自画像,陈维的这幅总让看的人忍俊不禁。开始,麻烦一个不是绘画出身的艺术家画画其实还有些担心,结果他自己很酷的说了句“这很简单嘛”就唰唰的画完了。

“我女儿眼里,我是长这个样子的。”

生活在变化,你的世界就会变化。在和陈维讨论作品是不是“自我”的时候,我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突然扩展了。我们太容易将自我和“自大”、“自负”或者是“自傲”这样的词语联想到一起。

但其实自我是什么呢?自我是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对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探索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壤,处在这样的社会,陈维用他的作品将现实中我们看不到的风景与忘却了的集体记忆展示到了眼前。

陈维最近拍摄了一组舞厅系列。舞厅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得以被呈现。他跟很多人聊天对话想要知道他们心中舞厅最吸引人的地方,然后将这种描述物化,跳舞时每个人都处于投入的状态,而舞厅作为承载的空间却一直被忽略。

围绕“舞厅”主题,他还做了一组名叫《在浪里》的作品。幽暗的灯光,烟雾环绕,人们聚集在一起“忘我”的舞动。舞厅像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逃避现实的空间,你越投入,你与现实便隔离的越远……

相关艺术家:
CHEN WEI 陈维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