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利庆访谈录

2001年8月

L:你的"捏个泡泡“的气泡是代表什么?

X:我认为有些个体比较特别,所以我记录下了这些特别的事物,应该说它是代表了个体。

L:那“捏”是指外在的压力?

X:是。

L:它是怎样的一个制作过程?

X:先经过电脑扫描,然后再加工捏的形状,由于一开始颜色的色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也要把它加工成理想的效果,最后再电脑合成。

L:曾经有人问我这幅照片是怎样做的。因为他觉得很奇怪,里面的手有一个受压的痕迹,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X:因为扫描时手必须要固定在一个地方,使其静止。

L:关于“泡泡”你还会做多少?

X:我想我肯定会继续做下去,因为我对此比较感兴趣。

L:这和你以前做的泡泡有什么区别吗?

X:以前“空气”中的泡泡是我用照相机拍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肥皂泡泡,然后搜集后再加工合成在一张图片上。

L:这二幅作品你所描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吗?

X:我想是吧,“空气”中的气泡是在街上拍的,每个汽泡都有一个周围的场景在里面。其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所看待事物的观点也各有分歧,所以有些作品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形容创作的用意。我的作品会留给人很多思考的余地。有些作品很简单,它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而我的作品,不表明任何东西,所以人们想的余地也就更多。让他们自己去思索。

L:你房子做到现在已经比较多了吧。你所拍的都是杭州的房子,你认为和上海的房子有什么区别吗?

X:上海这种房子有很多。

L:但上海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房子,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元素凑在一起。

X:目前还没有这种想法。

L:那从房子到窗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X:“窗”是从房子中分化出来的,我在拍照的时候发现有各式各样的人通过窗户看我,他们会观察我的一举一动?

L:你这样类似的作品做了二个,你觉得已经把你想说的东西说完了?

X:我想是先告一段落。

L:你做过一个“圈子”的作品,是用什么手法?

X:是用照片正片的方式,其实创作的想法和以前类似,只不过在手法上有所改变。

L:你能不能阐述一下你创造“融合在一起”时有什么想法?

X:有时候你对有些事物,建筑之类有一种永久性的记忆,但那种记忆比较零碎,所以我的这些作品确定了这种思维和想法,但是却没有清晰的图像。

L:可是题目和你所表达的意思好象并不一样?

X:我认为是有联系的,当你旅游过许多景点以后,你的脑海会把所有的画面都融合在一起。

L:这三幅作品你是怎么制作的?

X:先拍一张现场的照片,在同一个镜头里拍三张姿势不同的形态,然后把三个人从照片里剪贴下来,粘合在一个场景中,再把场景做碎,切割,直到我认为满意为止。

L:“融合在一起3”这幅作品你是怎么考虑的?

X:是在稻田里,拍的是我自己。就像我和你在谈话,双方都给对方许多精神压力,最后双方肢离破碎的感觉。

L:“关系密切”从政治上中美,台美关系思考,你个人的角度?

X:我想这是代表我个人的感受,就像自己和自己交流,两个非常熟悉的朋友互相之间没有一个界限,所以这种姿势就像自己和自己加油,朋友和朋友说话时的姿态。

L:还有二幅呢?

X:环境变了,更加暖昧一点。

L:在你的油画中一开始是由线构成的人群,而现在却变成了块,你能解释一下?

X:人在一条线上,轮廓是在线条里面,现在画的人的形式方法改变了。

L:你认为哪 个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最大?

X:我想应该没有,因为我看其他人的作品仅仅是单纯的欣赏,不会因为喜欢而去狂热的寻找这个艺术家的所有资料及作品。

L:杭州有许多艺术家对人性的态度都是非常消极的,他们的作品也往往反映了对人持怀疑的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X:我认为也不能这样说,他们只是不同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而已,有时候并不能说他所反映的作品就是消极的。

 

BACK TO TEXTS ON CHINESE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