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定

郑国谷(■)和一个匿名者(▲)的对话
1997




(1)在他人的基础上,天堂之后,“你希望再做什么。”
“一堆臭屎,距离喷泉更远。”
“黄的?”
“不,睡眠充分的。”
“绿的?”
“与眼白相似的伤痕,一条细纹。”
……
(3)“在过去的岁月中,你干过些什么?”
在过去的岁月中,有人经常问我那玩意儿的尺寸,在接二连三受到打击的情况下,我准备退出“历史舞台”。所受到的压力太大,想想看,两方面的压力,还不计算从左下方来的压力。其实这也没什么,我照样可以在星期天安慰自己,管他呢?我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够说出来,能够像温度计那样提醒人们注意,不再让自己莫明其妙地受到打击。不想你也清楚,我已经付出了多大代价。在隐蔽的地方,有人愿意了解我的悲欢,我的荣辱……而那些人,无论怎么样隐蔽,也不能不说,不能不做,这叫人不好办,不对劲。
胡日方《性史之无性生殖篇•砍成三段的软体动物》(小说片断)1996

▲也许该用小说的手法才能揭开郑国谷最近作品的秘密,它们和摄影的联系仅仅是他使用了照相机而已;如果我们忘掉他手中的相机,它们又会是什么?你怎么去界定?它们肯定不是对生活的原始记录——里面的人物行为和场景是郑国谷虚构的,但其中又有一些很即兴地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抓拍的,因此,它们是“相纸戏剧”或……“摄影叙事”?总之,是一种相当新鲜的艺术作品。
■我发现,我现在找到了一个做作品的理由就是——什么都可以假设;
“阳江青年生活可以假设;”
“我的新娘可以假设;”








“度蜜月可以假设;”
而做作品的方式可能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我的假设。
“还未想好”对我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在你看来,只有通过艺术的反复死亡,生活的权利才得到重申,消耗作为时间的固有属性被尊重,生活仍然是艺术。
■在《我的新娘》中,由于隐私并没有彻底被展示,全部作品(具体的生活本身)只能被艺术家本人所体验,关心我创作的观众不断地被告知作品正在进行中,因此观众只能“观念”地阅读。

我们这些人也许多愁善感,但对新婚之夜不抱任何期望。

也许郑国谷的作品可能是做给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出生的既不表现纵欲也没有新娘理想的人看的,他用几张“影楼剧照”就勾勒出整个“新婚理想”的诱人、虚妄和苍白。早在“杜尚时期”,新娘的内部已转化成迷人的机械关系,郑国谷给新娘穿上了华丽的符合某种大众审美——社会道德规范的新装,自己也毫不犹豫地穿上了黑色的燕尾服……所有这些本身已颇有“情趣”地完成了对正在创造故事的生活的纪录。
胡日方《一个青年男子的新娘理想》1996
■94年,我曾经做过一个作品《我的老师》,他是一个街头疯子,整天在原地踏步,看起来像一位生活在现实中的雕塑,也是我第一次想到要把日常生活中精神有问题的人当作非常事物来看待。
▲当时有人认为它缺乏“作品性”……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我的作品由于某种清晰的缺陷(或空白)而和其他人有了距离;退一步来说,这种缺陷还可以帮助观众在身临其境时找到一个更好的空位;而且,当艺术的活力恰恰在于对“艺术”地制造作品的回避中。从而造成的“作品性”的缺乏,使创造过程完全介入现实。
▲也许这种“作品性”的缺乏恰恰留给媒介来填写?
■媒介当然能制造一切,每个人都可能被制造成艺术品,更别说艺术品本身了。








▲在《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中,你制造出一种“准媒体”的美化力量,从而展开了另一种生活形态。
自从PUNK运动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关键在于,不论青少年对次文化采取何种姿态出现,已不再被视为社会中的一种罪恶。而电视频道的青少年节目、刊物和报纸等,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青少年形象。这些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现实,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文本,经由阅读这些文本,指出了广泛的社会变迁。
Angla Mcrobbie Shut Up and Dance.1980

■要美化我们的生活,首先要美化暴力——这种假设的生活形态把青年人的暴力(越轨)行为经美化而变成了矫揉造作的炫耀或者是充满戏剧性的开心派对。

假设的婚姻体验和一对理想化的小夫妇——同时进行。

▲《度蜜月》既是一次跨越地区的蜜月旅行(从阳江到广州再回到阳江),也是一次“人文地理学”的发现。与其说是化腐朽为神奇,还不如说仅仅是对幸福生活的个人追求而已。一切地理上的发现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生动有趣一点。可以欣慰的是,这种地理学发现不是侵略性的,更像是那种在家的周围散步时对小山丘的自我命名活动,正是地缘限制使得个人的自我命名可能具有了优先权。
■在边缘行走的人会发现并没有边缘,也从不会担心会从边上掉下来,因为承托他去探索的表面是一个完好的球体。也许当代艺术领域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来料加工厂”,艺术家在这样一个工厂里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从而触发了新一轮挖掘一切可能性的高潮。



BACK TO TEXTS ON CHINESE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