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海是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一位艺术家。他居住在上海,一个全球发展最快和最现代化的都市。上海被视为急剧全球化的一个中心,并由此产生了很不一般的现代化视角。周铁海异常敏锐的感受到了这种突变。在他的多媒体作品中,他提出了诸如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问题。毫无疑问,他所身处的环境变化不是独立的,相反,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个进程不是平坦和简单的,而是对立和矛盾的。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融于这汹涌的妥协潮流中。周铁海的作品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在他系列作品《新闻发布会》(1997–8)中,他断言“艺术世界中的关系就像冷战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充满讽刺的言论批评他的艺术语言是非正式和随意的。他拒绝任何成文的规定,甚至把自己置身于传统创造过程之外。他利用多媒体并通过国际艺术市场,媒体及公共机构来谴责那些操纵及开发所谓的“第三世界艺术”,周铁海通常掩藏在自嘲中。在尝试了一系列的摄影,录像和通过电脑生成的图像及行为艺术后,周铁海不时的回归绘画手段。然而,他的手绘是对绘画本身的一种讽刺,是极易成为商业艺术下的牺牲品。他只产出他的概念和动机,而真正绘画的完成完全由他聘请的助手来完成。他们用工业颜料喷射在画布上,平整的就像手工绘制的图象,包括流行文化和艺术领域里的明星肖像及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最近,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比较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作品。题名为“安慰剂”。它暗示了艺术就好比是提供给那些想在艺术圈内成功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这些滑稽和讽刺的像“说故事”一样的卷轴可以由参观者自行操作。参观者可以通过控制按钮使画布卷起或卷下。这种邀请大家参与的方式,最终揭示了虚构的绘画是神圣和自治的。为了使这种理念更进一步,周铁海甚至通过模糊其与助手之间的差别来淡化他的身份。
总而言之,周铁海的艺术可以是任何一种描述,但绝非可以预言的。远不同于任何自我主义者,他的作品是完全的开放的,就想生活本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