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国家美术
试论生物艺术重要性及其内涵 | 国家美术
2022-01-08 14:49

试论生物艺术重要性及其内涵
文/徐雁华

随着生命的基础物质基因DNA在实验室里被发现,人类社会正快速跃入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艺术这一全新的艺术形态的诞生与发展,目前生物艺术正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影响力和重要性。生物艺术不仅是对固有艺术形式的超越与突破,也是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回应与总结,更是对物种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悲悯。作为一种“活”的艺术形式,生物艺术诠释了生命的可塑性和对物种未来生存空间的无限想象。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实验里不仅发现了生命的基础物质基因DNA,还发现了DNA的结构,同时也发现了DNA如何储存、传递遗传信息以及细胞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这是生命史上的重大事件。生物学正经历着一场知识大爆炸,它影响了每一个知识领域,作为敏感的当代艺术不能不受到冲击。

生命的演化与结构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启发着艺术家,但是直到最近的20多年,艺术家才开始与生物学家展开合作,将生命物质运用于艺术的实践。“生物艺术是指将生命作为使用材料来构建生物本身。当下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是对生物基因遗传的干预和生物基因组的人工制造,艺术家根据转基因原理和基因制造原理制作艺术方案,然后按照基因工程的运作方式,构建带有生物性状的艺术品。” 根据维基百科的释义,生物艺术是“一种以活体为媒介,所创作艺术作品在实验室及/或在艺术家或设计师工作室中完成的艺术实践活动。其工具是包含诸如基因工程技术与克隆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因此,生物艺术作品与人们普遍认知意义上的“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天,当我们以无可遏制的速度跃入生物学的世纪,当生命科学和生物基因工程正成为21世纪乃是下一个世纪的主角时,关注和思考生物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了。


Ⅰ、生物艺术是对固有艺术形态的超越与突破

目前,真正意义上从事生物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并不多。1993年起,中国生物艺术家李山开启了生物基因重组与实验探索创作工程。1998年初,李山完成了生物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这也是艺术史上艺术家首次以分子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为指导完成的艺术方案,具有生物转基因和生物基因重组的思想。对于该方案,李山从分子层面作了如下设想:

“只要给核糖体在阅读mRNA时设置一个小小的障碍,将需要的氨基酸安插到不是mRNA相对应的密码子上,迫使信息失效。1998年初,我分别将鱼和蝴蝶的性细胞按照上述方法操作之后,再放回原处,过了六天,我取出鱼的卵和蝴蝶的精子,打开它们的细胞核,各自取出一段DNA,由于它们的遗传密码已失效,就有可能将鱼的密码子按偶数,蝴蝶的密码子按奇数的顺序连接起来,核糖体跟往常一样沿着mRNA链移动,一种携带人类文化意图的蛋白质就被合成了。”显然,《阅读》成了生物艺术起始的标志,李山也因此成了以生物学知识开展生物艺术实验的第一人。

生物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具有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但这同样是一条“逆传统之流”而上的寂寞且充满挑战性的艺术道路。相较一般艺术创作者关心传统文化所不同是,生物艺术家则完全跳脱了艺术创作的范式、技巧等窠臼,摒弃了对社会经验和传统文化的表达,而是直面世间所有物种的生存状态,关心每一个生命体的进化和发展,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着对生命的悲悯。如果说,一般艺术以描绘人类的生活经验,反映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社会风貌等为主,那么生物艺术则完全跳出了经验主义的陈规旧律,不做艺术的再研究、再加工,它是一种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活”的艺术形式,体现的是艺术家“生命等价,万物大同”的情怀。正如致力于“基因制图学”的艺术家本·弗莱,在作品《染色体21号》中,他将人体第21号染色体上的4800万个碱基,按颜色的深浅作有效性、无效性或尚未确认其功能的色彩解码,将其转为一幅巨型抽象画,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深入交叉以及对人的生物结构和机能的探索。

生物艺术的兴起,其起始点是艺术家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和人类的社会经验,创造出独特且带有个人属性的艺术语言。与西方世界强调个人创造力相反的是,中国艺术家崇尚儒家文化,依循中正的生活规范,对于传统很难有所突破,即使世界上第一个有据可循的生物艺术方案出自中国人之手,但是生物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依旧艰难而寂寞。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生物艺术还无法被大众普遍理解,因为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下,生存本体论主张人是宇宙万物中最根本的存在,人类的活动价值在于人的实现,其他存在物的价值都是为满足人的利益而存在的。生物艺术则要打破这一固有思维,主张“众生平等”,两者之间巨大的观念差异,必然使生物艺术还无法为大众所普遍认可。

但就像印象派画家凡高、莫奈的作品刚出现时,不但不被认可,还受尽嘲讽,这是每一个伟大艺术诞生之初的必然“阵痛”。随着历史的推演,印象派绘画成了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随着生物学世纪的到来,生物艺术这个全新的艺术形态为何就不可能成为下一个全新的艺术观念呢?


Ⅱ、生物艺术是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回应与总结

综观艺术史,“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如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影响文艺复兴的古典艺术;光学兴起影响印象派绘画;工业革命影响现代艺术;IT时代影响新媒体艺术等等,科技革命为这些艺术潮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论时代如何演变,把科学和艺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设想未来美学、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渗入人类的日常生活。生物艺术是一条连接着人类自身、人类文化和世间生物的纽带,同时也体现着科技、艺术与美学的融合发展。

1997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昭示着“生物基因”已经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科技革命。1998年,李山完成了生物艺术史上的第一个艺术方案《阅读》,开创了生物艺术的新纪元。2000年,美籍巴西艺术家爱德瓦多·卡茨做了生物艺术史上的第一件活体作品——阿尔巴荧光兔。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兔子被注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在照射蓝光的环境下,这只白毛红眼的兔子会发出明亮的绿光。生物艺术的诞生,反映了艺术家对生物基因技术的回应与总结。“科学家通过生物实验促进了科技进步,延长了人类的生存寿命。与此同时,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也在人工干预下改良基因以达到高产的目的;而无数的青蛙、兔子和小白鼠为了人类能够研制出克服疾病的新药而‘英勇捐躯’,但是科学研究的环境相对封闭,社会看不到实验的惨烈过程,而生物艺术家则将这些本不为人知的作品和残酷过程推到了公众面前,让全社会一同去思考。” 生物艺术不是为了挑战人类认知的底线,更不是为了迎合人类猎奇的目光,生物艺术旨在让人类重新反思科技作用于生物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只是艺术,更是对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的综合思考。

2007年,李山在艺术评论者张平杰及上海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协助下,创作出第一件生物艺术完成品《南瓜计划》。通过转基因的操作,全新形态和色彩的南瓜得以诞生,这也是中国首次以生物基因运作方式构建的艺术品 。艺术家借助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生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等,打破了物种之间的遗传壁垒和调控机制。从生物艺术实现的手段来说,它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主观创作,还需要科研人员的研发努力。在设计物种的过程中,常常带有一定的冒险性,随时可能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性状。生物艺术是根植于生物科技的土壤里的,但与生物科技有本质上的区别,即生物科技是服务于人类的生存需要的,而生物艺术关注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及其形态。创造生物艺术的目的,也并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透过作品让人们体会到各种生物存在于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Ⅲ、生物艺术是对物种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悲悯

伴随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掌握了改变生物命运的奥秘。生物艺术将人的精神、文化、环境与生活方式糅合起来,它是对当代人的文化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生命实验,意欲触及生命的本质。

自从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基因DNA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就透过DNA发现了生命遗传的秘密,于是人类就有了制造生命的可能性。生物基因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给艺术家创造了无限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一旦基因在表达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被解除,进入随机表达阶段,那么生命就会呈现一种自由状态,从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生命性状。生物艺术是带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生物艺术的实践,可以引发人类对新生物种的广泛讨论,让受众在震惊之余,感受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并重新审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物艺术与其说为艺术家提供了一条艺术创作的新途径,还不如说是在改变人类对于人与其他生命关系的看法。随着人类历史进程一路发展而来的是,人类对生物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使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话题被一再提及。当生命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制造、被合成,那么它们的命运又会是如何的呢?所以,生物艺术家以艺术实验的方式,旨在让人们直面这一严肃的话题。

与此同时,合成生命学的发展,使科技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但在人类所需要的基因被成功合成的背后,还存在着大量被遗弃的生命物质,它们何以缺少了生命的关照?它们是否就是无用的?生物艺术家往往敢于直面这些问题,他们将人类与世间所有生物看作是“生命共同体”,关心物种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不平等现象,思考生物科技对人类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人类将何去何从的终极命题。当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正在为生物基因工程的“伦理性”“道德性”“合法性”等问题争论不休时,生物艺术家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验,体会着自由、平等、无序的生命空间。例如,“在1996—2006年间,李山就以影像重组的手法,在青蛙、螳螂、蜜蜂等生物本体上,置换、拼贴了李山mRNA讯息链上的遗传密码,虚拟出复合了人类嘴唇、皮肤或器官组织的新物种” ,而卡茨在他的最新作品《迷之自然史》中,将自己的DNA转移到花的红色茎脉当中。植物是plant,动物是animal,卡茨将作品命名为Pinmal ,生物艺术家正尝试在其亲手建立的新型生命王国里,观察生命随机表达的可能性和无序性。

遵循科学技术的发展节奏,生物艺术家始终站在历史发展的最前沿,瞭望科学技术之于生物生存的影响力。虽然艺术家的想象看似很离题,犹如空中楼阁,但是生命科学一旦突破了伦理的界限后,作为人类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至少生物艺术家已经在为人类即将面对的未来做着有益的探索。

-----

相关艺术家: LI SHAN 李山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