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Home | Exhibitions | Artists | Research | Press | Shop | Space

Wu Museum
梁绍基:我的作品与吴中历史有深厚的机缘 | 吴文化博物馆
2023-02-11 11:35

梁绍基,一位用“蚕”来解读生命的艺术家,被媒体称为罕见的“当代隐士”。



2022年,为筹备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首个展览“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梁绍基多次来到博物馆,实地看展,规划空间……借此机会,我们对梁绍基老师进行了专访,提前带大家了解展览,一探梁绍基的思考。



图片




丝·思·史·诗



吴文化博物馆: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与吴文化博物馆合作这场当代艺术展?在博物馆中做展览与其他空间有什么不同?



梁绍基:我很荣幸地应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邀请来做这次展览,很感谢你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作为一个艺术家,特别是作为一个江南的艺术家,吴中的历史文化与我原来以“蚕”作为媒介的作品存在着机缘。早在史前江南,我们就看到养蚕缫丝的物质文化,而其后江南更成为了一个丝绸之乡。



艺术其实就是对生命、对历史、当下社会所有的一个思考。所以我觉得这个成就不能以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分水岭。艺术本身有担当以及艺术家的责任意识,艺术家的视野应该在里面会得到许多拓展的机会,也会从中吸取了很多的养料,焕发着新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




图片

吴文化博物馆 吴雅展厅



不过一旦踏进这个博物馆之后,我要去改变以往的表现语言和方法。做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在这里必须给与历史的尊重、对文物的尊重,它有它自己的一种特点。



但是正因为这样,它反而是给予我一种在似乎是很有限制的空间里面,得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伸延,因为它就有了一个对照系数,有了这么一个互补。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我做表现的时候的一些创作材料,也是在我的作品里面的表现东西的旁证,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个场域里面,它成为我作品言之不尽的一个衍生,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在这个历史里面用作品针对当下发声,在这个时候,远古文明和当代文明,以及艺术家的冥想都沟通起来了。



我曾经写过四个字,第一个是蚕丝的“丝”,是我的媒介。第二个是思考的“思”,是我的追问,我的探索,我的批判,我的沉思。而我又超越社会个体的这种沉思探索,到了一个社会层面,一个历史时空,在一个新的时空里面,产生了历史,所以第三个是“史”。然后又超越个体和社会,我要抵达那个遥远的彼岸,这个就是诗歌的“诗”。所以从这里来说,这次展览对我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个机会,这个也就成为我这次展览的一个核心。



吴中本身是一个蚕乡,根据吴中这个历史,就像蚕丝一样,似断非断、绵绵不断。这样就变成一个隐喻,成就了我,这个展览里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结点。包括吴文化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银槎杯,我就做了《空槎》这个作品。



作品表现的是历史的一个断片,是一个木头,就放在门口,正好和整个展场,与银槎杯的位置首尾呼应,就等于历史的一个轮回。在门口进来是一个残片它就有历史的味儿,是一个废墟,但是它又被蚕丝给裹了。它像白浪,又像云一样,飘逸起来,所以就非常的诗化。但是残片上面已经没有人物了,人去楼空,这样就很耐人寻味。类似这样的东西还比比皆是。



图片
朱碧山造银槎杯 吴文化博物馆藏


包括吴中以前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我就做了《化干戈为玉帛》。蚕丝在冰冷的坚硬的金属刀锋上面包扎起来,这样就对应了展馆里面的文物。这样展馆外面的廊道以及展馆的门口,通过云这个元素,一起穿透在展厅里面。



另外还有一个古琴,古琴也是镇馆之宝,然后我就用一个木头,上面有蚕吐丝包裹。因为古琴的弦是用丝做的,你缺弦我来补。但是我不是让蚕机械地在木头上面吐丝,而是用了另外一块凹凸不平的槠木的长木头,搁在它的上方,取名叫《高山流水》,就给它展开了。





博物馆里的蚕艺术



吴文化博物馆:本次展览中您希望表达的中心是什么?蚕艺术如何与历史结合?



梁绍基:展览的中心肯定是凸显历史的“史”。这个史呢,我要仔细地研究以及细细地品味,品味中也包括艺术家个人观感。一个是研究具体的吴中的文化,但是品味呢是我要超越原本的东西,我是以蚕观史。第二个是通过一个微观的东西——蚕的生命,包括它吐丝,包括最后结束又是一个化蝶的过程,都是蚕整个生命过程的体现。但是又不是具体的,比方云的元素、声音的元素,也就是蚕吐丝的声音以及壁画的声音。这样就把历史给予一个生命意识。



历史就是一个时空问题,在这个时空里面可能有更多的庄子那种逍遥,有云仰云晏,云沉云起,它是在不断地起伏。观众看了以后,不是仅仅看这个具体的物,而是帮助观众和我一样去品这个历史。这个“史”就变得鲜活起来,不仅有客观的,还有主观的感受。艺术其实就是一个授知的问题,就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慧眼去打开别人的天眼,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图片

吴文化博物馆 考古探吴中展厅


草山正好在吴文化博物馆常设展展厅的东北角,通过这个窗户可以遥远的与之对应。这个草山展现的是蚕吐丝的过程,蚕就在用稻草所编制的草笼里吐丝,或者是在一个草的草阶上,就像山的样子一样,所以这个三角它既有真的蚕吐丝上山的隐喻,又有一个永恒的意思。它是个三角形,永恒的三角形。而且在中国古代生、死、繁衍这三者,我们叫三合,这三角形就有个三合。



所以它一方面用你们的历史素材,同时又通过艺术的东西来形象地帮助观众读史。其他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像用一根蚕丝挂下来的作品,用那种千钧一丝来表现蚕的生命垂危,但是它又那么的坚韧,让我们对生命做一个重新的思考,可能就是一种生命的意志,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其实就是依靠了这样的东西。



我的作品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就要依靠观众去找。这个“找”是非常有意思的,找是一种去观史读史、品味艺术家的一种新的方法、新的语言。





契机与挑战



吴文化博物馆:与以往展览相比,这一场展览有什么新的突破?



梁绍基:这个展览是吴文化博物馆馆长和我聊,我当时马上来到博物馆看了一下,然后回去构思。到现在有两年了,但是整个作品的思考应该说不止两年。我一直想找个时机来做这种展览,而且以前北大也想叫我在其博物馆里做一次展览,但是最后没有做成,所以我就有这个愿望。结果到了吴中,我刚才说过的蚕乡,成就了这件事情。所以艺术家的思脉是很长的,可能有那么一刻,他突然领悟过来觉得可以在这个地方,甚至就利用这一段场景,把自己所有的思想通过梳理转化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表现出来。



因为我刚做完了PSA的展览,PSA展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展览。虽然不能说是一个我30年养蚕的一个回顾展,但是至少把我一个主要的思脉以及我主要的代表作品都融在其中了。做完以后我有些困惑,就是如果让我再做一个展览,我不可能再完全用那个展览的语言或者有些作品,而是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串联。



图片

《梁绍基:蚕我 我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所以吴文化博物馆是给我了一次实践。我现在还不能说这个展览完全表达了我的思想,就像刚才说我原来的想象,我想整个博物馆的空间中、整个廊道里都是云,其实这个很难做到,只能根据具体的博物馆场地条件来构思,但对以前来说已经是做了一个突破。而且对博物馆来说,用现代艺术方法来穿插到这个历史里面去做展览,可能也是首次。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个对我说来就是PSA展后一个新的起航道路,是一个开始的步伐。



总的说来我觉得这个展览对吴文化博物馆、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能就是通过这样无数次具有挑战的展览,才能诞生新语言和新议题。

-----

Related Artists: LIANG SHAOJI 梁绍基

Related Exhibitions:

The Quill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A Duo Exhibition by Liang Shaoji and Yang Jiechang 02.17, 2023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ShanghART Gallery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