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Home | Exhibitions | Artists | Research | Press | Shop | Space

光的迷宫:走近刘月构建的视觉陷阱 | 艺仓美术馆
2024-04-19 15:06

鸮,作为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泛称,它们的眼睛可以在夜晚折射出光,使原本在黑暗中的事物得以显现。在刘月的这件以《鸮》为名的作品中,整个空间仿佛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混乱舞台,室内充斥着被遗弃的玻璃、镜子等物品,它们被随机组合成一个个“反光镜”。而唯一的光源,则是来自房间隐蔽角落的两盏射灯。这两束光线一旦进入室内,便会在这些镜面间不断反射,通过精确的角度和位置安排,使得光线相互照耀,相互呼应。

步入这个现场,人们只能在碎玻璃和废弃物的间隙中缓慢前行,每一步的移动都会引发光线的微妙变化。最终,空间、作品与体验者三者融为一体,光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或信息传递的媒介,它本身成为了信息,用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空间的奥秘。

《鸮》这部作品以镜面反射为手法,光线为线索,根据现场空间的特性和废弃物的组合进行布置。它的巧妙之处在于,使两束原本无关的射灯相互连接,彼此照亮。至少有一条光线连接路径是明确的,这构成了作品的基本框架。同时,这部作品充满了随机性,无论是空间布局、废旧物的选择,还是镜面反射路径的设定,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两束光线在连接之后,既可以随时结束,也可以继续拓展,形成新的光路。

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将所有镜子、废旧物品、空间、射灯等原本应作为作品主体的元素,转化为了支撑光线通路的附属和注解。这与大多数人对作品的理解有所不同,因为通常作品的意义是通过塑造的客观物本身来呈现或升华的。但在《鸮》中,这些元素只是支撑作品逻辑的外在线索。由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这种呈现方式可能会引发误读,许多人可能更愿意站在外部观察,将作品视为一个整体物件,更多地关注其外观,以此来理解作品的主体意义。然而,进入空间和站在外部感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作品架构中包含了这两种冲突,这也是刘月多年思考框架的产物,是他对认知方式、时空线索、外部现象和自我调节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现。

关于认知线索的有效性,刘月进行了深入的考量,这引发了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思考。例如,如何理解空间?如何使真实空间中的线索产生联系?这些线索如何变得可推导且自洽紧密?在《鸮》中,刘月似乎将这些物件之间的关系升华并抽象化,他利用光本身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将场景塑造为一个被光线串联和绑定的整体时空。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确认物体的主体性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光本身,而是光照下的物体。然而,正是因为光对物体的反射,我们才能认知和看到物体,这产生了一个悖论。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物体本身,也不是给予光照的光,而是反射后混杂了多种逻辑和线索的结果。光在这里成为了媒介或桥梁,但却似乎成为了伪装下的事物的主体——物体似乎被光线所“绑架”,我们必须通过这个媒介才能了解物体,这构成了一对深刻的矛盾。因此,刘月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光线自我阐述——两束光通过空间中的镜面反射,互相照亮对方,展现出与光线给予大多数物体的线索逻辑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这个场景中,所有的物体都更为主动地呈现出光本身,以至于现场没有物件是可以被证明为真正的“物”本身。光线在空间中穿梭,支撑着空间,但它却无法独自阐述被照射的“物”,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认知的困境,同时也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这种幽暗、神秘的氛围似乎被现场所激发,使得多种维度和逻辑上的时空在此交汇。

《鸮》是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也是一场“光的陷阱”。艺术家通过精密的设计,排演了这些折射光之物和吸收光之物的角度与位置,使得整个展厅看似混乱实则统一。这种对光、物体、时间、空间关系的深度探究,不仅展示了刘月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真实与虚幻、时间与空间等未知的探索。

-----

Related Artists: LIU YUE 刘月

Related Exhibitions:

MULTIPLY!!!: Power in Number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03.23, 2024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ShanghART Gallery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