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Home | Exhibitions | Artists | Research | Press | Shop | Space

刘月:为极限值得唯一 | 金鹰美术馆GM艺谈
2024-10-18 11:22

艺术家刘月的作品《为极限值得唯一-18 2024 01-30》是一个十几年前的作品,再次呈现于众,艺术家也花了许多创作的时间来重现作品。这一组作品探讨的是艺术价值与价格之间微妙而又难以言喻的关系。作品看起来就像是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和纸巾盒。餐巾纸在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一种快速消耗的价值,生活中出现了脏东西,你用餐巾纸去擦,其使用价值便立即显现并随之消失。此外,餐巾纸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材料,但要保持其特定形态却十分困难。所以艺术家选择了这种材料来创作与价值和价格相关的作品。

Q:您是怎样的契机收到了策展顾问张莉娸老师邀请的?您对于食物、物与日常这个主题的看法是什么?

刘月:在2012、2013年的时候,我这个作品就已经做过。用的材料是比较廉价的,当时策展人还收藏过这个作品,是很巧合的一次机缘。作品本身与食物、与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物件密切相关。因为纸巾用完其功能也就消失了,所以我觉得可能和这一次展览有些关系。


Q:如您所言,您的创作材料是以纸巾为基础的,那是什么激发了您以纸巾这个材料为基础进行创作的灵感?

刘月:这个作品其实在讨论的是关于人认知中价值的定位,尤其是对于艺术品的价值的定位。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很难定义一个艺术品的价值的。你可以说它很贵或者很便宜,但它到底是怎么一个价值体现?所以这个作品是在讨论价值和价格规律,对一个物品、一个手工艺和艺术品本身的研究。

餐巾纸正如我所说的,它材料本身使用价值是瞬间的,人只要一旦参与,它的功能、意义就消失了,它的价值也被这样排除在外了。所以这时候留下的餐巾纸到底是什么?我就想用这样的材料去做这么一个作品,让餐巾纸本身的语言去体现它的价值。而这个体现恰恰又是我艺术家本人的一种手工感,一种艺术性的东西在其中。其次这个作品它是反这个物质材料的,是没有任何功能意义的。我希望他的所有的想象空间全部被抽离,对材料这种功能价值的期待全部抽离,让它只有一种物的价值。

这个作品我给予他一个价值定义。假设第一个我折的这个餐巾纸一分钱,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个价值体现。然后第二个餐巾纸又是模仿第一个的,那它相当于是第二个的价值加上第一个的价值,那就是两分钱。然后第三个是模仿第二个,以此类推四分钱,然后最后变成八分钱,到最后最令人震惊的是,到第30个的时候,折好的纸巾价格已经达到五百多万了。而第一个一分钱的餐巾纸的价值和价格远远低于本身买这个餐巾纸的价值价格。我是把其艺术价值摆的最低姿态,以世界上流通的且可消费的价格这样来计算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线索有目共睹。他们又有相似性,又有模仿性,又有手工感受,又有工业摆放方式,看上去像被复制出来的面貌,因此这种落差会在人的大脑里反复关联、横跳。所有的线索看似简单,其包含的是一种巨大的视觉景观。


Q:如您所言,您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似乎也是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但又保持着某种规律性的复制过程。这种创作方式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刘月:我自己其中一个艺术创作的路径是关于人的认知。另外,餐巾纸可塑性强,但是它又很容易塌缩。它的艺术价值是在消失过程当中。每一个购买这个作品的藏家,我会送他一张他买的餐巾纸的肖像,更好玩的是肖像其实是这个餐巾纸盒的一个副产品,但最终反而成了一个永恒的线索,无论它的价格如何,餐巾纸本身的价值就这样随之消失。最后大家只能通过这个副产品来回忆追溯,来考量我们所说的这个餐巾纸艺术价值的线索。这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思考的东西,也是人关于认知、对线索、对时间线、对地域以及人工的综合性的考量。


Q:您的作品将会继续这样延续下去吗?您下一步创作计划会围绕什么展开?

刘月:我创作的方式是比较多样的。有图片类作品、也有现场装置,也有纯观念性作品。但综合来说,所有作品全部是围绕着我研究的,关于人认知这个线索所展开的。下半年可能还会有两个老作品呈现给大家,一个是关于光的反射,另一个是绝对装饰,另外还有一些是图片类作品,比较零散。

因为我做作品可能同时进行。不同作品完成时间不同,有的作品它需要消耗的时间特别长,长达十几近二十年,有的作品就是在几秒钟完成。我有一个作品叫模仿前一刻,我把它的时间线是限定在从一分钟开始。但你会发现每一次模仿前一套动作的时候,越模仿它的频率会越来越快,时间变短,最后变成一种叫静止状态。这里面包含好几种创作,其中还有一个是模仿前一刻的站立或者一个动作,这一秒和下一秒的区别很大,但我动作似乎又很努力,为了维持一种静止状态,这是很奇特的一个现象。这可以通过摄影或者别的方式记录下整个过程。由于模仿的过程当中,人还有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甚至于人的抖动。最后可能就会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可能记录了1个小时模仿自己前一刻。

这里面的状态是多样的,我之前还有一个作品叫“植物志”,讨论到人对文字的认知,而且可能作为个人认知的唯一文献的记载方式。我觉得是值得玩味和思考的。我在想怎么可以以最纯朴的方式去记录自然史?后来我就想到了我前面说的“植物志”这个作品,它是用各种各样水果植物,把它榨成汁,直接浸泡在纸张里,最后把它合集成一本书。时间长了,这本书上面的植物的颜色会褪色,但是其细胞会留存在上面。

而这时候只需要对物的直接认知即可,他们不一定非要理解我们对这个物的解释,但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分析,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所以这时候是不需要语言的。而且在过程当中这些物其实也在转换,它可能和那个纸张融为一体。就像化石,最后和石块融合在一起。

-----

Related Artists: LIU YUE 刘月

Related Exhibitions:

Keep See, Keep Seeing 07.26, 2024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ShanghART Gallery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